第1个回答 2020-05-08
有人说,人这一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认识到父母的平凡;第二次认识到自己的平凡;第三次认识到自己子女的平凡。
除去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这一生都是平凡的。年少时我们渴望自己作出一番成就,到头来却往往甘于自己的平凡。平凡丢人吗?我并不觉得。天赋异禀的人不常见,平庸的人却有很多,接受自己的平凡需要勇气,而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更需要勇气。
如果自己并不是特别伟大,就不要对孩子有太多太高的期待。不要对孩子失望,试着降低自己的期待。如果连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孩子了。
你不必要求自己的孩子精通好几种语言、必须会一门乐器、会编程、学习成绩特别好、聪明乖巧懂事……不要轻易给自己的孩子下定义,也不要要求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孩子各方面很完美你才觉得他们优秀,但是孩子的完美是用很多的牺牲换来的。世俗眼中所谓的出类拔萃还有那些定义的成功真的适合所有的孩子吗?并不是。有些孩子就像小树,有些孩子就像小花,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孩子是小树,那么我们就努力让他们长成参天大树;如果孩子是小花,那么我们就让他们开出美丽的花朵。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欣赏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是不足。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让他们充满自信且阳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有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教会他们学会担当,学会为社会创造价值,过好当下的每天。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的太阳,愿每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
第2个回答 2020-05-08
其实,提问的这位父亲或者母亲,他/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太过热切”“自私的执着”,也希望自己能变得“心平气和”。 他/她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心中的失望,不知道怎么调整自己。
父母对孩子有所期待才会失望,
这不是父母的错
问题在于父母往往会混淆了“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现实”之间的界限。
父母当然可以持有自己的愿望,但是孩子是另一个人,他有自己的愿望,他也有自己的现实。
可能他不想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也可能他无法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精神胚胎和现实条件,他只会长成他能够成为的样子。
可是,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有他自己的样子,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望,就会变成了要去控制孩子:因为“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所以“你必须满足我的愿望”。 养育孩子变成了“放债”,控制孩子就是“讨债”。
当父母把“我期待孩子优秀”变成了“孩子应当优秀”时,亲子之间美好的情感关系,就扭曲成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失望的父母首先需要问自己:到底是孩子应该符合父母的期望,还是父母的期望需要符合孩子的现实?
父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就应该达到他们的期望,那么父母在对孩子失望时,会把这种失望传达给孩子,然后会引起孩子的羞愧、内疚或者愤怒,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疏远。
但是,如果父母能认识到:为了接受自己所爱的孩子,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以适应孩子的现实条件以及孩子独立选择的个人道路,那么父母能够促进亲密和温暖的亲子关系。
第3个回答 2020-05-08
实际上,很多家长并非难以接受自己的小孩平庸,而是难以接受自己的小孩“阶层降级”。他们时常以自己为基准线,希望孩子发展能在他们之上,起码不比他们差。
他们习惯于将孩子视为自己的一个部分,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而忘记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孩子身上,希望能完成他们所没有完成的东西。就好比自己身上缺了某个东西,之后能在孩子身上补全。
因此——
身份为农民(工)的家长希望孩子至少不要做农民或者做农民工;
身份为体制内吃公家饭的家长希望孩子至少也能混进体制,过体面的生活;
……
正如我在清华附中门口的时候,听到两个家长的对话:
A:你说怎么搞的,我跟他爸爸都是清华毕业的,我孩子怎么会是个学渣?
B:哎,我俩海龟,孩子成绩也不好……
还记得反映中国式家长和教育的电视剧《小欢喜》么?
里面有一段对白:
“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怕一种叫做平凡的东西”
“怕自己平凡,更怕孩子和自己一样平凡。”
家长该如何做?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大家都很焦虑。
正如我在上完语文课后,一位家长来接自己的孩子时跟我说:“老师,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作为他妈妈,当然怕他成绩不好,因为怕他以后过不好……“
不过我想说的是,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我不想用平庸),首先接受自己的平凡。
同时,记住“孩子不是你的附属,更不是你,他只是他自己”。
最后,多陪伴,多鼓励,做好他的引路人。
陈铭在《奇葩说》中说过一段话:
不是只有花园里,才有花;也不管你是多么精心的雕琢,就能培养出你想要的定制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能力,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模式,孩子是人,不是石料,你再怎么去打磨他,他还是能变成他想变成的样子。
分享一点我的成长经历:
我一直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成长历程中,他们从没有强迫我去上兴趣班和辅导班,更多是征求我个人意见。他们常说:“我们是参谋,你是将军。你自己做决定,我们参考。”
我小时候看电视,忘记了时间,我妈提醒我:“你有人权,可以看电视,我尊重你的人权。但是现在约定的时间到了,你是不是要履行你的承诺,按时入睡?”
童年时期,父母就是孩子的超级英雄。我从小坐在爸爸身边,看着我的超级英雄看书、练书法,于是我爸便问我:“小子,你一直看着我干嘛?”
我点点头,说:“爸,我想知道你在看什么,我很好奇,是不是很好看呀?”
我爸突然拍拍我的小肩膀。
第4个回答 2020-05-08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为你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首先,现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成为班级乃至学校的好学生。这点,作为家长的都深有体会,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成为,国家栋梁人才。
由于孩子的智商不同,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非常失望,每天整孩子学习,非常生气,不是打孩子就是骂孩子。其实这样做,真的不应该,毕竟孩子还没有领域到学习的重要性。一旦孩子知道学习了,我们也就不用为孩子学习操心了。
我们要跟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样一来孩子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告诉你了。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通过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天天打骂孩子,孩子就会非常怕你,他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跟你说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心态,毕竟孩子身体健康,学习不行,可以在其他方面发展。这样,我们放宽心,孩子也轻松了,学习环境变了,孩子也就能努力学习了。
综合上述,没有平庸的孩子,只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对,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成才的。
第5个回答 2020-05-08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这个词的意思。平庸,是平凡、普通、碌碌无为。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大部分孩子都是平凡的,普通的,英才毕竟是少数。我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凡、普通。但他是否碌碌无为,我觉得在青少年时代还不能下定论。孩子也许目前成绩不理想,知识有缺漏,表现不突出,甚至成绩跟不上班。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庸才 。孩子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不灰心,方法得当,循循善诱,加上不断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势必会有进步。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早以前读私塾的时候,一个孩子十一二岁了,还认不得多少字。他的父亲十分生气,就在厅堂里把儿子的两只手绑在扁担上,用棍子抽打儿子。儿子被打得嗷嗷叫,横冲直撞。然后,仄着身体从大门跑出去了。他的父亲看到后,觉得儿子还不是那么笨。就继续请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这位父亲也加强了督促、检查。几个月后,私塾先生说儿子进步了。后来这个孩子考取了秀才,变得有出息了。我们乡下人经常说这个故事,用它教育人们遇到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要灰心。只要方法得当,孩子努力,持之以恒,就会有进步。玉不琢不成器,也许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