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宣扬儒家治国理念而周游列国,为何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题所述

孔子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古代圣贤。他曾周游列国为宣扬儒家治国的理念,然而缺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主张的仁义并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但是当时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他的主张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当时,诸侯士大夫兴起,阶级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再谈恢复周礼已经不合时宜。

而且他“仁”“礼”的主张,不利于天下争霸。儒家思想倡导“爱人”、“为政以德”,对醉心于争霸的诸侯来说没有多少吸引力。

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重用,但孔子代表了一个时代,他的思想是超前的,虽然也有他的局限性,以及他对于封建势力的妥协性。但我们他其中的一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受用,感染了每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0
因为孔子的治国理念,跟当时皇帝的治国理念很不相同,所以说才没有被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7-30
因为春秋战国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忙着打仗,而儒家宣扬的和平跟统治者他们所做的行为相违背。
第3个回答  2019-07-30
因为孔子在宣扬儒家治国理念的时候,并没有统治者愿意采用他这种思想。
第4个回答  2019-07-30
因为孔子的治国理念在那个时候有点不合时宜,所以才会失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