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思路

如题所述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新时期人民政协以及参政党地位、使命的认识,提高政治责任感,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参政意识和监督意识,学会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提高自身素质和监督能力,自觉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敢于直言,敢讲真话,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各项权利。 (二)拓展规范政协民主监督的具体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从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情况看:一是要发挥政协委员人才荟萃、具有专业特长和联系面广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对决策制定和执行的监督,注重对勤政和廉政的监督;二是要认真研究和加强对经济运行以及重大改革和工程项目的规划、招标、建设等实施情况的监督;三是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对党委“选人、用人、管人”情况的监督;四是要认真研究和注重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执纪执法、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履职程序、履职质量、履职效率的监督;五是要认真研究和参与对党委制定出台各种政策法规的监督。 (三)创新政协民主监督的形式与途径。近些年来,各级政协在实践中逐步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的方式,通过政协例会、视察、调研、提案、建议案、反映社情民意和民主评议等进行民主监督。随着形势的发展,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政协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 (四)建立政协专委对口联系制度,促进信息通畅。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是政协委员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活动的工作,它在履行政协职能上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与党政有关部门建立对口联系制度,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应对建立政协对口联系制度的目的、范围、内容、办法、形式和基本程序作出具体规定。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口联系活动,沟通情况,了解信息,根据党政相关部门的工作,组织委员、专家开展调查研究、视察、检查等活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意见,帮助党政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五)强化推进多方位合作联动体系。在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纪检部门的党内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以及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这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权力监督是“刚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柔性”监督。 (六)强化民主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民主监督要有组织保障,要建立民主监督专门,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处理民主监督日常事务;要完善政协提案、意见建议的跟踪办理及反馈制度;要建立健全关于民主监督及其相互配套的运行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制度保障问政知情,为民主监督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创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通过制度保障民主监督渠道畅通,有规可守、有序可循。使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