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的停顿

要非常正确的

一、《观沧海》【作者】曹操 【朝代】东汉末年/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释义: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释义: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三、《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白话释义: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扩展资料

《观沧海》创作背景: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观沧海》是每两个字停顿一次
《次北固山下》例:客路/青山外……这种划分
《天净沙》是前三句两个字两个字的划分,然后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05
我们老师讲了,百分百正确 !!!
东临 碣石,以观 沧海。。。。。。。。。。。
后面慢慢推,都按这样分。你的OK,采纳我偶
第3个回答  2009-11-05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