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短期出家

我的父母是很虔诚的佛教徒,我也是个佛教徒我今年16岁,他们要我到缅甸去做短期出家,我不想去,可是为了他们高兴我还是去了,他们认为出家过后人就会有福气,可是我不认为是这样,那些做和尚的勾心斗角,也经常收人家红包我认为着样不好,很不象我心中佛家应该有的样子,后来明白了,我爸爸跟哪个寺庙的主持是熟人,在他的要求下把我送过去了,我不象出家,即使是短期的我也不要,我信佛,可是并不代表我要出家啊,出家过后还俗了,哪个感觉在心里很变扭,我的生活很不正常,今天我偷偷的把我出家时的照片给烧了, 我很讨厌他们,我很讨厌假惺惺的和尚,我觉得自己很恶心啊
以前我学过佛所以我知道一些佛教知识,和一些出家人应该守的规矩,我现在已经放弃所有的理想,因为我做了不该作的事,心里很矛盾,无法解脱,求大家指点啊 ,我也很不满我的父母做法,他们没有我了解佛教,可是竟然为了迷信,不顾我的感受强制把我送进去,我的同学都笑我,他们都没有这样的遭遇,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啊

可惜,错过了一个机缘。学佛修行,是修我们自己的这个愚痴烦恼的心,不是为别人,一切都是为自己。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境界差,不如意,说明我们的业障重,善根福德因缘很浅,更应该修行。

深入佛教,正确认识和了解佛教,信、解、行、证,是修行的四个步骤,不解,修和行都不容易得力,更难说证果了。

建议看看《认识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4
你做得很对,没什么恶心的,那些假和尚才恶心。
现在的佛教被很多人信歪了,出家不出家的只是个形式,只要心中有佛即可。
在很多时候,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在这个污浊的世间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第2个回答  2009-11-24
先回答:怎样才算是个佛教徒?

学过下面所列的吗?
解深密经 唯识方隅 成唯识论述记 法相宗要义 唯识三十颂 唯识要义
瑜伽师地论 现观庄严论 心经 金刚经
成唯识论 唯识三十论 五重唯识观略讲 唯识种子学说 唯识种子学说
百论 十二门论导读 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学要义 因明直值量化的探讨
六门教授习定论 印度佛教史 佛教的轮回理论
佛家的禅学 止观大意 解深密经之分别瑜伽品
中国佛教史 空宗与有宗

树立一代学风

罗时宪先生创立并奠定法相学会的发展方向,影响深远。

佛教法相学会为香港一所居士佛教组织,於1965年,由一代唯识学宗师罗时宪先生(佛教界尊为「罗公」)创立。创会董事包括梁隐盦先生、韦达先生、叶文意女士、霍韬晦先生、李润生先生、高秉业先生等佛教著名学者。法相学会的宗旨是禀承支那内学院的精神与学风,提供有系统的研习经典课程,研究佛理,培育弘法人才,印行经籍及学术论文。学会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在香港开创居士弘法的风气,对佛教界贡献很大,如叶文意之制作「空中结缘」,霍韬晦之创办「法住学会」,李葛夫之弘扬中国佛教,赵国森及陈雁姿之弘扬唯识学等,可说无一例外。

罗时宪先生生前奠定了法相学会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树立一代学风,影响深远。现时在香港弘法的学者中,很多是出自罗公门下。罗公往生后,法相学会在李润生先生带领下,积极与很多佛教团体合作,如三轮佛学会、佛教真言宗居士林、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等,共同协办佛学课程,使佛教界的不同资源得到有效调配运用,互补不足,令弘法事业能作多元的推广,俾能在更广濶的层面去利益众生。最近更为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设计一个四年制的「汉文佛典证书课程」,内容概括中印佛学中有关戒、定、慧三学的主要基本经论,使学员对佛学奠定全面而稳固的基础。

法相创会董事:叶文意(左一)、李润生(左三)和创办人罗时宪(右二),於1975年摄於粉岭宝静安老院。

小题:开拓网络资源

法相学会多年来举办众多的佛学讲座,研究佛法,并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佛学讲座包括佛学基础班、佛学进修班、佛典经论班和佛学研讨班,得到广泛认同及支持。学会数十年来努力耕耘,於佛教界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大众都认同学会是个正信的道场,学风纯净,能提升佛学水平,前来学会学佛的人亦大多数能够对佛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法相学会除编印多种佛典外,并出版《罗时宪全集》12册,其中包括《八千颂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重要经论的注释十多种,另有李润生先生的著述及《法相学会集刊》五辑的学术论文等。所印的书籍赠送世界各地的大学及学术机构,以作研读之用,备受学术界重视。

过往很多佛学讲座内容,已制成MP3、DVD等,以便保存流通。特别因应海外学人的闻法要求,法相学会积极拓展网上即时收看的线路,方便不能亲临讲堂的人士收看。网上现有罗公生前的珍贵录音,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汉文佛典证书课程」等众多讲座,学佛的人可於法相的网址中下载修学。

展望未来,学会将因应社会的趋势及机遇,不断审订发展的策略,以推广佛学。於提供现代化的弘法方式时,亦继续保持法相的优良传统,贯彻罗公弘扬正法的宏愿,令来学佛的人能够共沾法益。

小题:静修中习佛理

摄於1976年三轮、法相、世佛佛学班同学会新会所开幕暨图书室启用礼上。

佛法如大海,有丰富的哲理和内涵,须长时间学习和积集,才能感受到佛法义理对生命的润泽,开拓我们的精神境界,从中寻找人生的意义。由於法相学会的特色是重视经教的弘传及学术的研究,令很多人认为学会只是学术机构,不重视修持,其实这是个误解。研究佛法固然是学会的宗旨,但并不因此而忽视实践,不过在修习历程中,应对佛法有正确的了解,作为实践的指引和印证。

罗公在生时,经常教导学人修习禅定,参学者无不得益。罗公每天坚持定时修禅,持续数十年之久,禅定境界很高,是名副其实的瑜伽师。法相亦经常举办禅修班,由禀受罗公亲传的导师如罗德光、岑宽华等教授禅定的理论与方法,在静修的观想中体察佛理,达到定慧相辅相成的效益。

在守戒方面,罗公提倡学人持〈瑜伽菩萨戒〉,因为当中的戒条不但发扬大乘菩萨自利利他的精神,又能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因此,法相学会不时会举办讲授戒学的课程,使学人能清楚明白戒相后,才自发自律地去守持戒法。学员於学戒后,不但明白持戒的道德意义,并深切感受到戒文的伟大精神,因此自愿受持的学人非常踊跃。法相学会於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都有诵戒的法会,供已受戒者熟读戒文,反思自身行为上的过失及功德。

从上述的事例,可看到法相的学人并不仅以闻思经教为满足,而是解行并重,福慧双修的。
第3个回答  2009-11-24
算不了什么,别太放心上,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当然方法有点欠妥,学佛是好事,不要失去信心,同学们笑是暂时的(因为不懂),你学佛受益却是终身的。
在泰国,皇室成员都必须有出家经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1-24
这个世界有2种人会很有修为,一种是醉心于佛理的和尚,修身几十载终成正果,一种是心态豁达,佛性深厚的居士,不据于形式。别的职业和尚都没什么作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