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角度上讲。政府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干涉市场失控?

针对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的市场作出 分析!

当市场失灵是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造成的时候,政府应该干预。
从微观角度来讲,厂商和消费者总由于假设了“理性”,所以他们的决策都是按照假设完备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总是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在长期内可以决定进入或退出,所以不需要干预。
外部性是由于利益或成本没有完全内生化,造成给别人额外的利益或成本。按照科斯定理,如果交易成本很小,产权界定很清晰地前提下,市场主体完全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交易产权,从而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但由于现实中交易成本存在,且信息不对称,假设产权即便界定清晰,市场主体也不便于交易产权,所以需要政府来界定产权来对产生外部性的主体进行干预。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存在搭便车的行为,所以私人没有供给公共物品的动机,所以需要政府来供给。
气候变化造成所有行为主体的外部性,温室效应也如此。气候和温室效应所作用的东西已经界定了产权,解决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需要巨大的成本和协调成本,而如果解决了此问题使得全体成员获益,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结局气候和温室问题的手段带有公共物品的特性,私人厂商没有动机去做,是因为有巨大的交易成本和搭便车的动机,需要政府来干预。
此外纯市场行为,交易成本很小的行为,以及产权界定清晰下的行为,不需要政府干预。

需要区分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以上的分析都是干预,属于微观层面。调控是宏观的定义,宏观调控主要目的在于抑制经济波动,跟微观市场干预是两回事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0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我觉得这样问会更好些“什么样的市场失控让政府难以干涉?”意思上有点转变,我个人猜测提问者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我个人理解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市场。市场经济的时代总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市场。
要从气候上来说,自然灾害基本上不属于可控制的范围,或者说是时间上长远。但“水煮青蛙”的故事又是那么地引起思考。从侧面来说,温室效应的影响力是很巨大的,可是都被身边的人们给忽略掉了,主要原因就是变化太小了,至于人们的能见度太低。
以上仅表示个人观点,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