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在景物描写时,描写顺序是

A 先写沧海景物,再写山岛景物
B 先写山岛景物,再写沧海景物
C 先写碣石,再写碣石四周的景物
D 险些树,草,风,波,再写日月,星汉

我很叫不准!我是六年级~语文能力培养上有这道题~谁能帮我,一定十分感谢!!!会追加分的!!!
可是有个人提问的时候答案是B 怎么回事~?呜呜呜~
对啊!看翻译也是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岛啊

应选A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不是描写碣石 故c错
第二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先写水澹澹,在写山岛 故选A, B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自己的想象和夸张,以展现出大海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不是实景,故D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0
《观沧海》在景物描写时,描写顺序是先写沧海景物,再写山岛景物。
《观沧海》全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一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不是描写碣石,故c错。
第二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先写水澹澹,在写山岛。故选A, B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自己的想象和夸张,以展现出大海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不是实景,故D错。
第2个回答  2015-05-01
本题正确答案为B(先写山岛景物,再写沧海景物)。
解析:
诗歌第3-4行为景物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其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为对于山岛上景物的描写,先写出了山岛上的树与草;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是对于沧海的描写,后写出了沧海在秋风的吹拂下卷起波澜的景象。故为先写山岛,后写沧海。
注意,诗歌的第一行为叙述,第二行为诗人对于景物的整体印象,第6-7行为诗人的想象,均不属于景物描写。故诗中并未描写碣石以及日月星汉,C、D错。A与描写顺序相反,亦错。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个回答  2009-11-22
A
因为大意是:
面向东登上了碣石山,远远的眺望大海。水是多么起伏飘荡啊!山岛高高的挺立。(沧海景物)树木长得苍翠茂盛,各种草丰美茂盛,秋天树叶被刮作“萧萧”响,极大的波浪疯涌而起。(山岛的景象)
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处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光辉灿烂,好像闪烁在大海的胸怀里。(在写大海博大胸怀的同时写出曹操自己的伟大抱负)
真是幸运极了,用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吧!
第4个回答  2009-11-22
是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