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的恐龙介绍

快快快快快

什么是恐龙?

大约在2.5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类新的爬行动物。像所有的爬行动物一样, 它们的后代由卵孵化而出,其皮肤上覆盖着鳞片,不透水,这就是恐龙。恐龙从出现直至灭亡,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

恐龙的发现

关于恐龙,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于它们的化石。在博物馆里, 人们所看到的恐龙骨骼就是由这些化石拼装而成的(欲了解详情, 请前往恐龙化石栏目)。1841年,著名的恐龙专家英国人理查德·欧文爵士,首次将一些爬行动物化石命名为恐龙。

陆栖足

恐龙是陆地动物--它们不会游泳,也不会飞翔。所有的恐龙都长有四肢,但许多恐龙(如这只霸王龙)仅用后肢行走,它们腾出前肢做其他事情。

恐龙的总述

恐龙的体型多种多样,非常壮观。蜥脚类恐龙曾经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的陆地动物,而最小的恐龙仅如鸡一般大小。但无论身体大小,它们都必须时刻提防饥饿的食肉动物的袭击。我们至今仍不知道,在恐龙生存的1.6 亿年中,到底有多少种恐龙。但是在此,需要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很多人都认为翼龙和鱼龙是恐龙。这是不正确的。恐龙既不能在空中飞行,也不能在水中生活。

恐龙的分类

恐龙是根据其髋骨形状分为两大类:蜥臀类恐龙(蜥髋)和鸟髋类恐龙(鸟髋)。蜥臀类恐龙的两个下髋骨,一个伸向前下方(耻骨),另一个伸向后下方(坐骨),而鸟臀类恐龙的。的两个下髋骨却都伸向后下方。欲详细了解,请往恐龙分类栏目。

时期划分

恐龙生活在地球历史中的三个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不同种类的恐龙都是在这三个时期生存和灭绝的。每种恐龙可能仅生存了200-300 万年。

恐龙的繁殖

恐龙的繁殖方式同现生的的爬行动物一样都是卵生。国的恐龙蛋化石极其丰富,它对恐龙的分类与地层的划分对比都有很大的意义。恐龙蛋常常成窝产出,一窝最多可达20-30个,重迭数层,成同心圆排列。蛋的大小越向圆心蛋就越大。蛋的形态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小的直径只的50-60毫米,大的可达500毫米以上,蛋表壳有光滑的,有带颗粒状的、也有布满皱纹的。它们分别代表各种不同的恐龙遗物。 古生物学根据恐龙蛋的特征推测,恐龙进行交配活动后,雌恐龙首先选择向阳的地势稍高的地形,接着,用前肢掘一个圆坑,圆坑中央有一堆隆起的土,这可能是使生长来的蛋成40度的倾斜排列于土堆上,使蛋落地时不易受损坏。然后,围着坑下蛋,下完一圈就用土埋上,再下每二圈,最多时可下四圈。恐龙将蛋埋后,应弃之不管了,主要靠阳光来孵化。恐龙蛋的孵化期目前还不清楚。估计,小恐龙破壳而出后,不需要父母的照顾,就可以独立生活了。但据研究,恐龙也有母爱之心,在成群结队的恐龙活动时,大恐龙总是将小恐龙围在中间,以起保护作用。

化石的形成

任何生物都有生有死,恐龙也不例外。一般讲来,恐龙死亡后要形成化石,必须具备如下条件,而且缺一不可:第一,恐龙死亡后必须迅速掩埋起来,不致被食腐动物吞食和自然界破坏。第二,恐龙掩埋起来必须要有硬体部分,如牙齿、骨骼等,因为它们不容易被破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化石。第三,要有适合恐龙尸体埋藏的环境。一般在低洼地带或河湖岸边适合埋藏,如果恐龙尸体在高山上,那就很可能腐烂掉。 恐龙的尸形成化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经过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在漫长的地史时期内,要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固结、充填、置换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今天的恐龙化石。目前,科学家发现的恐龙化石绝大多数都是恐龙的骨骼和牙齿化石,因这些部分是恐龙坚硬的部分,不容易被风化和机械作用所破坏。在极为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恐龙的皮肤、蛋、脚印和尾的拖痕等也能形成为化石而被保存于岩层里。恐龙的皮肤要保存为化石,十分困难,条件十分苛刻。但恐龙在周转泥沙上留下的皮肤外表面的印痕却时有发现。在自贡恐龙博物馆里变收藏的珍贵的剑龙皮肤和蜥蜴类恐龙的皮肤印模化石。

恐龙为什么会绝灭?

恐龙为什么会绝灭?这是一个饶有兴趣也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科学家对此众说纷纭。他们提出了上百种假说,大致可分为两大派别的两种理论,即主张因突然性的灾害导致恐龙突然绝灭的变灾论和主张因环境改变而导致恐龙逐渐绝灭的渐变论。 灾变论,具有代表性的假说有“超新星爆炸说”、“小行星撞击说”和“彗星射杀说”。这些都是从宇宙因素的分析中提出的假说。具体为: 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宇宙中的一颗超极星体大爆炸后产生强大的高能粒子辐射,使恐龙辐射后患上白血病而亡;在白垩末期,小行星脱离轨道,与地球相撞爆炸产生的尘埃挡住阳光数月,使恐龙无食物而绝灭。 在渐变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假说有“气候变迁说”、“哺乳动物兴起说”和“孵化温度不够说”。这些假说是从恐龙生活的环境因素分析中提出的假说。 破解恐龙绝灭之谜,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这些假说已成为科学家们最后破解这个难解之谜,提供了不少线索和理论。我们相信,最后破解这个长期困挠人们的难解之谜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恐龙在自贡这块土地上沉睡了上亿年,至到1915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地质学家乔治.D.劳德伯博士发现。劳氏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我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为不使恐龙标本大量外流, 于1934年入川考察,在距荣县东约1公里的西瓜山发现了著名的的“荣县峨眉龙”。荣县峨眉龙以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载入中国恐龙研究史册。它的发现与研究,不仅扭转了中国恐龙长期由外国人采集研究的局面,也证明了在自贡这块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我国侏罗纪恐龙最理想的地区。1974年,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与市建一司木材加工厂在重庆博物馆的配合下将伍家坝10余吨的恐龙化石挖掘出来。大山铺恐龙“公墓”自发现到被揭开经历了十余年。1972年,地质工程师黄建国和同事漫步在大山铺北面的公路上时发现了大山铺恐龙化石,但当时正值文革,发掘工作没有开展下去。1979年古脊椎研究所的董枝明为完成中英联合发掘恐龙化石的考察选点任务,带队入川考察。他们同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同志商量之后,调查了大山铺化石点。于是,罕见的恐龙“公墓”就这样发掘出来。它形成于1.6亿年前的中侏罗世。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几乎种类恐龙(蜥蜴类、肉食龙类、鸟肢类和剑龙类)都有保存完整的骨架(其中包括完整的头骨)。除了恐龙外,还有大量其它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在一起,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从揭开大山铺恐龙“公墓”的“顶盖”到恐龙博物馆的兴建,其间共经历了六次较大的清理发掘工作。历时4年零6个月。这个恐龙“公墓”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埋藏面积约15000平方米,被发掘清理的面积不足3000平方米。其含化石地层最大厚度3.5米,最小厚度1米,化石共分四层。它是一个举世罕见的以恐龙为主的古脊动物群体埋藏地。 北京、重庆、成都、自贡四个地方的科研发掘队伍,在不足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发掘清理出上百吨化石,包括100多个恐龙个体及其共生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架30多具,珍贵的各类形栽双行折完好头骨10多个。化石分别保存于北京、重庆、自贡,其中,绝大多数被自贡恐龙博物馆收藏。

恐龙的习性

很多人以为恐龙全是可怕的肉食性动物。其实,许多恐龙是温和的草食性动物,只穿梭在树丛间,撕扯树梢的叶子吃。还有些恐龙和人类一样,属于吃肉也吃植物的杂食性动物。至于肉食性恐龙不只吃恐龙,任何能动的东西,如昆虫和鸟类,都是它们的捕猎对象。从恐龙化石遗骸,我们可以得知许多恐龙生前的食性。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来自恐龙下颚骨及牙齿的形状和排列。此外,整副恐龙骨架的形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如肉食性恐龙通常具有大的头部、短而有力的颈子,以便把猎物的肉撕扯下来吃。而大多数草食性恐龙则具有长长的颈子,以方便它们取食树梢叶片。

你能想像体型庞大的恐龙在婴儿、少年和成年期各是什么模样吗?由新近的一些发现,专家们已经能够点点滴滴地拼凑出恐龙幼年期生活实况。现在我们知道,恐龙妈妈是在地表凹洞里生下恐龙蛋的。在有些恐龙蛋化石里,甚至还找到尚未破壳而出的小恐龙化石。人们也曾在一群鸭嘴龙巢穴里发现小恐龙骨架,它们牙齿已有磨损痕迹,可见恐龙妈妈会带食物回来喂巢里的恐龙宝宝。小恐龙成长速度可能很快;而且有些恐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随着成长而改变,例如角龙亚目的恐龙。另外,当成群蜥脚亚目恐龙一起行动时,为了保护幼儿会把小恐龙包围在队伍中间由陆续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可以证实:恐龙和现代爬行动物及鸟类一样,也会生下带硬壳的蛋。某些蛋化石里甚至发现了未孵化的小恐龙骨架!有时在发现恐龙蛋的巢穴附近,发现了大恐龙的遗骸。由此可见,小恐龙和小鸟一样,会本能地待在巢里,无论它们的父母发生什么事都不离开。有些恐龙的巢互相*得很近,专家因此推测恐龙可能有群居习惯。令人惊讶的是,恐龙蛋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大。如果恐龙蛋大小和恐龙体型成正比的话,那么蛋壳将会厚得让小恐龙无法孵化;而且也不可能让足够的氧气进入蛋内,供给小恐龙呼吸

恐龙是距今1亿3千万年前地球上爬行动物的总称。它们的种类很多,身体大小、形状、生活习性各不相同,陆地、海洋、空中都是恐龙类爬行动物的活动场所。大的如中国四川省合川县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高3.5米,体重40~50吨。平时在水深5~10米的湖泊中生活,利用水的浮力浮起笨重的身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物。小的鹦鹉龙整个身体只有一只小狗大。有的能在空中飞翔,像长尾的喙嘴龙,有尖利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尾巴末端有一块像苍蝇拍形状的膜,飞翔的工具是翼膜。有的是海中的霸王,如喜马拉雅鱼龙,食肉善游,上下颌特别长,形成长吻,口内有牙齿,外貌很像今天的海豚。有的是陆上的武士,如剑龙,身长6米,头小,背部高拱,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竖立着,尾尖处有骨刺,是御敌的武器。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恐龙灭亡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但应看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当时外界环境的改变与恐龙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恐龙统治了三个地质时代,共一亿六千五百万年。不过,在三叠纪和侏罗纪早期,恐龙仍然未成为非常强大的物种,几乎完全地主宰了整个动物的进化过程。到了侏罗纪末期,非常庞大的蜥脚类成为了曾经在这个地球上存在过最庞大的生物。侏罗纪末期是它们统治地球的顶峰“黄金时期”,无论多样性,智力,体型上都远远凌驾了同时期的其他生物。究竟在这个地球历史上最传奇的物种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在恐龙出现以前,地球上已经出现蜥蜴类型的物种,它们的体型虽然及不上恐龙,不过相比当时的其他动物,它们占有一定的优势。古生物学家相信它们就是后来出现的恐龙的雏型。蜥蜴在三叠纪之前的几个地质时代——石炭纪(3.63亿至2.9亿年前)已经出现。在那时代出现了相信是世界最早的爬行动物: 西洛锡安蜥。到了恐龙出现之前的一个地质时代——二叠纪时,爬行动物的种类渐趋多样化,而且形状也开始接近最早的恐龙。二叠纪是一个比较干旱的时代,沙漠十分常见。在同一个时代,像基龙和异齿帆背龙一类群体生活的蜥蜴活跃在沙漠的绿洲。在二叠纪晚期,生物的演化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趋势,而两个趋势都对地球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一种趋势叫做恐龙,另一种趋势叫做哺乳类动物。

就在地球的演化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颗比6500万年前结束恐龙时代的陨石还要庞大的小行星在二叠纪末期撞击地球。撞击造成了多数物种的灭绝,但同时也成为了恐龙出现的催化剂。在二叠纪时期,真正的恐龙要正式登场了。黑瑞龙是其中一种最早出现的恐龙,它的体型细小,身手非常敏捷,很快地成为了生存游戏的大赢家。到了二叠纪末期,空骨龙出现了,它是很多肉食恐龙和鸟类的原形。很快地到了侏罗纪时期,侏罗纪早期食草恐龙开始往体型方面进化,体型的优势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肉食恐龙的追击。因而出现了蜥脚类恐龙;庞大的蜥脚恐龙类将恐龙的进化推到最高峰。另外一个出现庞大蜥脚类恐龙的原因是气候的关系,根据地质学纪录,侏罗纪晚期温暖潮湿,恐龙可以成长到超过三十公尺长。另外,肉食恐龙也变得更庞大,更有攻击、威胁性;例如在北美洲的异特龙。另外,非常特别的恐龙,例如有羽毛的中华龙鸟开始踏上鸟类进化的道路。在气侯和生存条件的影响下,侏罗纪末期是恐龙时代的全盛时期。 中间有很多可以省略。楼主自己省略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3
截至2009年9月31日
最早的恐龙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硅化木公园发现距今2亿2千5百万年鸵鸟大小质量约90千克的恐龙化石。
最迟出现的恐龙
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距今1亿3千5百万年前以后最盛。
体形最大的恐龙(陆生动物)
易碎双腔龙(体长58----62米,重约122吨)
体重最大的恐龙(陆生动物)
巨体龙(体长约40米,重约140吨)
体形及体重最小的成年恐龙
近鸟(体长30厘米,重350克)
牙齿最重的恐龙
霸王龙,牙齿超过15厘米。
最早有羽毛的恐龙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有羽毛恐龙化石,是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第2个回答  2009-11-23
霸王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