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是否等同于公有制经济,希望科学的回答。这是一道政治题

如题所述

混合所有制:
是一种独立的所有制形式,它属于非公非私,有公有制的所有制
一、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混合所有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是客观存在的,不仅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着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与股份制经济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而且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仅管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事实是:(1)社会主义建立的生产力基础并不十分雄厚,从总体来讲并不高;(2)各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不是单一与平衡的,一国内部的生产力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3)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之上。(中共中央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样看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比其他国家就更薄弱些,而建国以后迅速建立了部分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的企业,使少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拉大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力距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元性就更加突出。再说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各地因文化、习惯、传统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差别也十分明显。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了部分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与企业,适应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外,还有一些企业建立公有制的条件并不完全成熟。建国以来多年的实践本身已经证明,脱离了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只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那种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越公越好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但那些不宜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区与生产企业,并不意味着就只能建立私有制、搞私有化了!这中间许多企业是适合于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又可以有多种多样,并非只能采取股份制或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中的某一种。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应该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态,诸如发展水平、发展的结构等来进行,采用的好坏事后还应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加以检验。(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混合所有制在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存在,除了生产力的多层次性与混合所有制自身相适应外,还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需要混合所有制。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简单地搞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将其它所有制形式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来割,严重脱离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但在公有制经济以外又能搞什么呢?囚于传统非公即私的所有制理论,就有了如何认识私有制问题的争论,一部分人担心搞私有制会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宗旨,反对与私有制相联系的经济;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可以不管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区别,只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任何形式都行。“只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任何形式都行”并没有错,在我国尚有不少落后地区还是适合于搞私有制经济的,也应允许一定范围的雇工剥削现象存在。正因为这样我国《宪法》也把保护私有制经济发展写了进去。但非公即私的观点并不准确,非公即私就落入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圈套。若按传统的关于所有制划分非公即私的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来讲还不高的情况下,一些人自然会得出我国只能先搞私有制的结论,那样就会否定我国近五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就容易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说成是搞私有化的结果,得出私有制的生命力强于公有制的错误结论。

我们需要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农村与城镇生产力水平并不高的地区与企业搞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就是在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又不宜搞单一公有制的地区与企业,搞股份制,包括有限责任制、股份合作制、劳动力合股制等等形式,以便更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高效率地配置好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二、充分发挥股份制经济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已经有了变化不再是小农经济与个体经济,而是股份制经济,这是由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一个事实决定的。股份制经济可以在我国原来的国有、集体经济改造过程中发挥作用,实现所有权职能的部分转移,让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各种职能多元化占有。按瑞典经济学家阿德勒——卡尔松说法所有权是有多个所有权职能组成的,各种所有权职能的适当分离可以改善经济状况。(阿德勒——卡尔松:《职能社会主义》,1969年斯德哥尔摩英文版,第20页)。对部分国有、集体经济实行所有权职能分离的改造,在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作用应该是可取的。作为混合所有制形式之一的股份制经济,能充分地保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正是股份制具有混合所有制的开放性特点,各种不同经济成份的经济可以共同组成股份制经济,在股份制经济中本身可以包含着国有、集体成份,它们自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由于股份制经济的从属性,表现为它总是依附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形式。(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下),第93页)。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将始终会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到重要地位。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将是改革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公有制的性质不变,现阶段的混合所有制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性也不会改变,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与量的增长,如果它符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那么它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增强社会主义经济。从股份制经济的自然形态看,它是不排斥任何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制经济建立的出发点是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因为筹资的社会性与风险的社会性,我国现阶段的股份制不可避免地会吸纳较多的公有股。国家也会把企业制度改造过程中所有权职能的多元化看作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个方向。那样新建的股份制企业与老企业的股份化,股份制经济就会发展,公有股会因此增加而公有控股的企业质量也会改善,数量也会扩展,企业活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股份制经济产权构成的流动性看,我们并不排除在一个特殊阶段可能会在总量上减少公有股的比例,但从总的和最终的结果看并非这样。本文的前提是认为生产力的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引起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的提高,那种认为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后,私有制就更容易生存的观点,是需要进一步商榷的。我们认为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只能是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发展。我们已知私有制经济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生产资料私有,(2)剥削他人劳动。西方国家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后出现的个体经济,并不具备私有制经济的两个特点,而是属于混合所有制的复活,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再生。社会主义整个发展阶段的总趋势看,股份制经济产权构成的流动,会逐步增加公有股的比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可以通过参股、并购等方法切入到股份制经济中去,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控股范围,在混合所有制内部稳定地控制这种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是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量的比例决定的。而且要看公有制经济自身的活力与导向作用,看公有制经济的成长性与对社会的贡献率。数量比例很高,但缺之活力的经济形式其主体地位最终也得不到保障,就是勉强保持数量优势也没有多少意义。在沿海某地的合资企业中,外资比例不足30%,而中方占到70%以上,但企业的分配、管理、监督权限主要是掌握在外方手中。这种现象说明能否体现出主体与主导作用,还是要看资本的质量。否则也只能出现少数其它性质的企业来养多数的公有制性质的企业,整个社会发展步伐因此而放慢而受阻。所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要看他对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只要他对混合所有制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对混合所有制能起到引导、控制的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削弱,反而应看作是有所增强了。

三、混合所有制对社会主义的作用与意义

由于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一些原来并不十分适合搞国有、集体或并不十分适合有国家与集体独立经营的企业,变成了混合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其运作效率就会有所提高。因为继续保存下来的公有制经济就是更加符合生产力对公有制经济要求,有相当高的社会化生产的基础,采用新型的社会化管理机制,甚至可以吸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运作模式。那样由于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基础扎实,运作模式新颖,其运行的效率也就会比过去有更大的提高。

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力起保护作用与促进作用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从保护与促进作用看,因为它对生产力不同层次分别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比起非公即私的生产关系来它更与生产力结合的贴切与紧密,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就有着更为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如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发展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尚不宜完全搞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搞公有制就搞私有制也不符合实际,这时混合所有制的出现就会显得更合时宜了。

一段时间来,确有一些地区一些理论工作者中存在这样的观念,在看到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不适合一个地区时,就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搞公有制不如搞私有制,就会一心懵头与私有制。而事实是什么呢,个别地区简单地搞了私有制大多数人民群众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当地的经济除了泡沫状的繁荣以外,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到多少实惠,引起了群众的怨言,导致各种情绪的产生,生产力的破坏。我们说一切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都是社会主义的或社会主义可以接受的。但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更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就更是社会主义的了。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合生产力性质与状况,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有着这方面独特的优势。从这点讲混合所有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或是社会主义可以接受的。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集体成份是属于公有制经济,由公有制经济控制或控股的经济也是公有制经济,或是能与公有制经济起到同样作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出现并不影响公有制经济作用的发挥,相反公有制经济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就象有好的领头羊,可以带动更多的羊群一起奔跑一样,领头羊虽少,但选好了,随附的羊群可以增加,总体实力就会得到壮大。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来说就象一头好的领头羊,混合所有制经济就可以紧紧地依附在它的周围。

我们所说的公有制经济是包括国有与集体两类形式,国有经济一定能通过改革得到搞活,那些认为国有经济是搞不活,想要搞活国有经济是枉费心机之说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大家都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有私人部门生产有利可图的私人产品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市场失灵的存在),公共产品为大众服务的供给因为私人部门不愿生产而严重滞后。公共产品的国有化生产与经营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的必然趋势,而公共产品外延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扩大。显然,国有经济是必要的,又是不断扩展的。既然是必要的又是扩展的,那么总应该找到搞活的办法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我们认为国有经济是搞不活的,那么在公共产品外延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人类又怎么生存呢?

混合所有制的存在与现阶段的发展,对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不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好形式。我们在寻找公有制经济实现途径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其他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制经济。现在看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中,应该是有混合所有制存在的条件,混合所有制它属于“其它所有制经济”中的一种,但又是与私有制经济有区别的一种形式,这样就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完整的所有制关系。一些适合私营的就可以搞私营经济,一些适合于搞混合经济形式的就搞混合经济。那样,生产力的多元化就有了多元的生产关系形式与之相适应。可以避免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属归上的混乱。

再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渡性特征看,人们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入口,成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第164页)。混合所有制的存在还能起到对私有制向公有制经济过渡提供必要条件的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因为包含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因素,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自身的发展就能够生长出新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才有可能完成过渡任务,而这期间需要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高度发展物质文明是离不开混合经济的,混合所有制的存在由于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的过程中混合所有制又会改变与完善自身的内部结构,以与生产力发展同步。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先行成熟的混合所有制形式,就会转变成为与高度社会化相适应的公有制经济,最终完成这一过渡,产生崭新的公有制经济。从这个角度讲混合所有制经济在今天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实现,而且还能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完成人类社会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艰巨任务。

混合所有制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解放思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束缚我们手脚的一个问题是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现在看来有些争论不休的东西既不是姓社也不姓资,而是姓混合所有制。它是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服务的,我们没有必要纠缠在姓社姓资上。

当我们今天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来讲还并不很高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积极发展与保护混合所有制形式,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推动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章:1
节: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6
我国实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以混合所有制并不等同于公有制经济!邓小平说过不能单纯的说它是属于公还是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16
混合所有制指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觉得应该加大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公有制的份额应该慢慢退出市场,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
第3个回答  2009-11-16
既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显然就不能等同于公有制经济。
至于它里边有没有公有制的成分,则要看它里边有没有公有制企业的股份了。
第4个回答  2009-11-20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