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注释中常用的注释术语有哪些?各有什么用法?举例说明

如题所述

古汉语注释中常用的注释术语及其用法如下:
1. 释义术语:
- “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用于释义,有时也用于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通常被释词位于“曰”、“为”、“谓之”之后。
- “谓”:当使用“谓”进行注解时,被释词在前,解释语在后,常用于具体解释抽象概念或分体解释总体。
2. 描述情态的术语:“貌”、“之貌”:这两个术语通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态,相当于“……的样子”。
3. 近义词或引申义解释:“犹”、“犹言”:使用“犹”或“犹言”进行注释时,通常是用近义词或引申义来解释文本。被解词与注解词意义相近。
(四)声训术语:
- “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用于音义相通的词语训释,被释词与解释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通。
- “之犹言”:与“之言”、“之为言”作用相同,也是声训术语。
(五)注音术语:
- “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用于注明音读,通常是用本字来注明假借字。
- “读若”、“读如”:主要用于注音,有时也用于注明假借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