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题所述

用的是“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
【出处】《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扩展资料
1、《木兰辞》创作背景
《木兰辞》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2、《木兰辞》鉴赏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28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句话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排列和对比,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和韵律感。
首先,“旦辞黄河去”和“暮至黑山头”采用了对称的结构。在这句诗中,“旦”和“暮”呈现了一种时间上的对称:早晨(旦)和傍晚(暮),构成了对比。同时,“黄河”和“黑山头”也呈现了地理位置上的对称:黄河是中国北部的一条著名河流,而黑山头则是一个暗示着偏远、险峻之地的名称,两者地理位置的对比加强了描述木兰漫长旅途的艰辛和遥远。
其次,这种对称结构的运用使得整句话在语感上更加流畅和有节奏感,给人以视听上的愉悦感。这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体会到木兰这位女英雄艰难跋涉的艰辛和她的顽强意志。
因此,“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通过对称排列的时间和地点,巧妙地表现了木兰漫长艰难的旅途,同时也加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