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叙述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记叙文中的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就是作者以当事人“我”(“我们”)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我”在文章中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甚至只起到穿针引线(线索人物)的作用。

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便于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便于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做出直接的评价。其不足之处在于,作者难以直接表达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使作者在反映生活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人称“我”所指代的人有两种情况:在纪实性文章中,如回忆录、散文等,“我”就是作者本人;在文学作品里,尤其是小说中,“我”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可能有作者生活的影子,但不能理解为作者本人。

二、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你”较少使用,在抒情性很强的文章里,往往与其他人称,尤其是第一人称结合使用,有时是把被叙述的对象称做“你”,有时是把读者称做“你”,以增强交流感和感染力。

三、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叙述就是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以第三者的口吻用“他”(“他们”)叙述人物和事件。

第三人称的叙述被称为“全知视角”,也就是说,叙述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自由灵活,可以完全根据需要设计环境、情节、人物命运,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相对于第一人称,其最大的缺点就是真实感、亲切感较弱,内容情节虚假性明显。

五种叙述方法

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叙述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五种方式。

1.顺叙

顺叙是指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人物活动的次序、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们的心理认知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

顺叙的最大敌人就是平淡,因此采用顺叙,一定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淡而无味。

2.倒叙

倒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和重点的片断提到前边来说,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写法,可以理解为先说结果和结局,再说过程和原因。

这种写法强调了事件的结果或高潮,能够产生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但要注意提前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之间的衔接,要做到连接紧密、过渡自然。

3.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

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出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情节更加曲折生动,结构更加严密有序,行文更加错落有致。

4.补叙

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到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出必要的补充解释,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对前文有意留下的缺陷予以弥合,对下文作出某些交代的过程。

通过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生动有趣,记叙周密详细,不留破绽缺陷。

5、平叙

平叙也叫分叙,是对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情所作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

过去传统小说中经常提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的就是平叙。

对于同一事件中不同的分支进行叙述,多采用交叉叙述,这样可以把纷繁杂乱的人物与事件表达得有条不紊,可以突出紧张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对于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样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细节分明,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读者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更立体的感受。

在五种叙述方式中,最常用的是顺叙、倒叙,当然许多作者在写作时也喜欢用插叙、补叙和平叙,特别是在一些长篇小说中更是如此。

文章无定势,不管采用第几人称,哪种叙述方式,用一种还是几种综合使用,只要能让文章更出彩,更吸引人,能达到理想效果,就是最好的叙述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