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需要掌握的 4 大人像裁剪构图原则

如题所述

摄影,无时无刻不在与 “裁剪” 二字打交道。

其实,裁剪不光是指后期处理。事实上,在你拍摄取景时,你也无时无刻不在裁剪——用取景框边缘把框外的景物裁剪掉。

而在人像摄影中,你在拍半身照时,实际上就相当于用取景框把的身体从中间裁开。

听着很恐怖吧,实际上,这种裁剪也确实很有讲究,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你的人像变难看。

小编今天就来讲讲几个重要的人像裁剪原则,让你以后无论是拍全身还是半身,胸像还是大头照,都能玩得转。

1. 切断感与延伸感

首先,我们从最基础的说起,切割带来的效果:切断感与延伸感。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个例子吧。哪位美女愿意借我条腿?好,谢谢。我们以这条腿作为例子。

如图所示,一条完整的腿有两个明显的关节:膝盖与脚踝。

这是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身体结构,因为我们自己的腿也是这样的。

由于过于熟悉,即使只让你看到半条腿,你也能在脑海中将其延伸,脑补出完整的样子,这就是人类的脑补能。

但这种脑补能是有限度的。人的潜意识中,习惯以关节为单位来记忆身体各部分的结构,这种脑补能会在关节处停止。

如上图,在看到膝盖以后,我们不会再脑补腿往上延伸的样子,因为我们看到了关节,从心理上认定了它延伸趋势的终止。

我们把这种让观众从心理上否定被裁剪部分有继续延伸趋势的效果叫 “切断感”。

而如果像下图这样处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在小腿的中央裁剪,我们能看到小腿往上延伸,却看不到膝关节这个终点,所以在心理上认定它还存在继续延伸的趋势。

我们把这种让观众从心理上认为被裁剪部分有继续延伸趋势的效果叫 “延伸感”。

在拍摄半身人像时,避免切断感而创造延伸感,十分重要。我们来看看这幅图。

图上红线都是人身上明显的关节处,从上往下依次为肩、肘、腰、腕、膝盖和脚踝。在红线部分进行切割,切断感很强。

在膝、腰处切割,切断感很强

而绿线部分都位于躯干的中央,远离关节处,是可以切割的区域,切割后的延伸感强而切断感较弱。

在小腿、大腿中段切割,切断感不强

在拍摄半身像时要注意这个原则,避开裁切关节,而尽量裁切肢节躯干原理关节的中部,以尽量降低不自然的切断感。

上图左虽然没有强烈的切断感,却看着还是比较别扭,这就引出接下来的一点了。

2. 根基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说人,而先用一棵树来作为例子。

如下图,我们看到完完整整的一棵树,和上半棵树,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别扭的。

但看到这样的图,你就会觉得别扭。

就是这种接近地面,都能看到地,却没把树扎根的位置拍进去的照片。

拍整棵树,你能看到树的根基;拍半棵树,你知道你离它的根基很远,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但拍五分之四棵树,会让人产生要看到根基的预期,但实际上又看不到,总让人觉得这画面不太完整,十分别扭。

拍人的时候也一样,要么就把整个脚拍完整,要么就只拍膝盖以上的大半身,最好不要在小腿位置裁切。

切小腿虽然在肢体上的切断感不强,但会让人觉得整个人物缺少根基部分,画面不完整,看着和拍摄失误似的。

这种脚不完整的照片真的很别扭3. 发际线

有时候,出于需要,我们要拍摄面部特写——把脸放得很大,以至于头都不能完整地出现在画面中。

也就是说,我们要对头部开裁了。裁剪头部的关键点在哪儿呢?

答案是:发际线。发际线是头发与额头的分界线,作用和关节类似,也可以利用它来创造切断感或延伸感。

例如,一般女生都不希望自己显得额头很大,所以裁剪时要露出发际线,让人看到头发延伸趋势的中止。

一般女生,左图的裁剪更好

但是,世事无绝对,有的女生脸型比较圆,会尽力使脸的长度看起来更长,从而减少横宽感,弱化 “圆” 的感觉。

她们留露额的发型,很可能就是出于 “让脸更长” 这一目的,我们在裁剪的时候就不要露出发际线,成全她们吧。

圆脸女生,右图的裁剪更好4. 脸前空间

只要你拍的不是大脸照,人物的脸前空间也是人像裁剪中需要考虑的一环。

在看人像时,观众会有代入感。如果人物的脸部前方缺乏足够空间,观众可能会透不过气来,不大舒服,在拍侧脸照时尤为如此。

上图的空间布局,就明显比下图好

除非你这张照片本来就是要突出一种压抑的气氛,否则请预留足够的脸前空间。

例如下图,是姚晨作为爱心大使探访某难民营的照片,画面的氛围是凝重压抑的,所以刻意压缩了姚晨的脸前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脸前” 指的心理上的 “前”,以人物视线方向为准。

我们来看这张图。

这张图的 “脸前”,指的是红色线段的方向,所以虽然蓝色方向的空间很小,但脸前距离是充足的。

所以,在拍下图这种,趴或靠在墙上的图片,这样布局是很恰当的,因为 “脸前空间” 不在靠墙那一侧,而在另一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