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灯的由来

如题所述

正月十五闹花灯由来1
正月十五看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文帝时期,要求全国上下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点灯礼佛。汉文帝信奉佛教,佛教徒在正月十五点亮灯来敬拜佛祖。汉文帝下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全国上下都点灯敬佛。这个做法持续了汉文帝当政的整个时期,后世也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后来,正月十五被正式定为了元宵节,观灯的习惯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习俗。点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因为灯可以照亮黑夜,给人带来安全感,所以古人点灯还有祈求平安的意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制作花灯的时候非常讲究,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样式,如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到了隋唐时期,国家富裕,百姓生活条件好,元宵节观灯这项娱乐活动发展的规模盛大,可以持续十多天的火树银花。在宋朝,除了花灯还有烟花、灯谜等活动。花灯艺术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一,至今也被大家传承着。
正月十五闹花灯由来2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键闭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正月十五闹花灯由来3
“天天打悉亮辩猪草,夜夜闹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这是传统黄梅戏《夫妻观灯》里的唱词。几位参加“游黄山,看黄梅”雅称“二黄”旅游活动的西方游客听罢兴起,便决意再来一次“中国元宵观灯游”,这才惊叹:“中国正月十五灯节比咱的狂欢节还要热闹”!于是兴趣倍增,刨根问底探元宵。元宵节的由来,虽可远溯西汉时期,然而最为盛行时却要数唐代了。从《太平御览》中“正月十五日,汉家祀太乙,以昏时到明”的记载来看,元宵节是古代皇帝“睁缺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宗教礼法演变而来的节日,是佛教习俗和道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正式为其命名并诏令每年此日举国张灯庆贺的,是汉文帝刘恒,到汉武帝时,元宵节则被列为全国重大节日了,从此代代相袭至今。元宵节彩灯地方特色浓郁,各地均有“拳头产品”,诸如: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浙江的硖石灯、哈尔滨的冰灯、四川的自贡灯等,都是蜚声古今享誉灯坛的。彩灯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各显异彩,诸如:花卉灯、动物灯、人物灯、建筑灯、风景灯、塔灯、宫灯、龙灯等,多以篾制灯架,以彩纸糊裱、手工书画精绘而成,内点蜡烛成为光源。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自娱自乐意识的增强,已经推陈出新,增添了钢筋铁骨灯架、微型马达、微型电脑、新式电声光源入灯的现代化彩灯新品种了。如:能摇头摆尾招手致意并用几国语言向观众问候的恐龙灯和能够展示火箭发射、飞天、回收整个过程的火箭灯,使元宵灯彩赋予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如今的元宵彩灯不仅是民间灯彩艺人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诸工艺与智慧的集中展现,它还是现代科技之光在灯彩上的折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