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言进谏的人物,高分

历史直言进谏的人物

1、魏徵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群书治要》总编、《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2、触龙

触龙,旧作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急攻赵。赵求救于齐。

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

触龙在太后盛怒、坚决拒谏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直言进谏,他说:“祸患来的早的就殃及到自己身上,祸患来的晚的延及子孙身上。”太后为其所动。即谴长安君到齐为质。

3、关龙逄

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生于夏廑19年,卒于夏桀3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故里在今恼里镇龙相村。

古时此地称龙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中国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关龙逄的陵墓。此地松柏遮阴,庄严肃穆。可惜后来连年战乱,加上黄河水淤积,到清末竟荡然无存。

4、黄权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因直言进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

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权为治中从事。及刘备称帝,将伐吴,黄权劝谏而不纳。以其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

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后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景初三年(239年),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

5、汲黯

汲黯(?-前112年),西汉名臣。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触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龙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汲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1 关龙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吴国大臣,被吴王夫差所杀。
4诸葛亮,赵云 进谏刘备不要攻打吴国,失败。
5 李纲 进谏宋钦宗抗金勿和,遭贬
6韩愈 劝皇帝不要迎所谓的佛骨,被贬
7李斯《谏逐客书》
8 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9伍举 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
10诸葛亮 进谏刘备联吴
11魏征 进谏李世民以文治国并且平等对待少数民族
12赵普 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
13耶律齐 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12
魏征进谏
在中国历史上,唐初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词。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兵谏蒋介石,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第3个回答  2009-11-12
魏征,汲黯,关龙逢,比干,杜密,韩愈,周墀
第4个回答  2009-11-12
比干,魏征,钱峰,李纲,张居正,翁同龢,林则徐······马寅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