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怎么写?

如题所述

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5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情景:
在一棵虬枝劲然的大松树下,我见到了一个小孩子.
这个孩子正是我要找的隐士的徒弟.
我问他,师傅去哪里了呢?
回答是:
"师傅到山里采药去了.
他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山高林深,云雾缭绕,不知道师傅他究竟身在何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08
有一天,我去山林里寻访我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这一天,阳光明媚,我走在林中的小道上,这儿真美!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松树笔直地站在小道旁,白云缓缓地在天空中散步,一座座大山高耸入云,像个高大的巨人。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勤劳的蜜蜂也“嗡嗡——”地采着花蜜,一阵风吹过,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树叶“沙沙——”作响,就连知了也高兴地叫,多像一曲交响乐呀!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鲜花的芳香,泥土的气味,让我闻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悠闲自在,空气十分新鲜,这儿不正是我所向往的地方吗?
第3个回答  2006-09-16
《寻隐者不遇》
1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诗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2解题
诗题揭示了诗的内容:诗人寻访一位隐居深山的人,但是没有见到。
3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1)隐者:指隐居山林富有才学而不愿做官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未成年的男子。诗中指隐者的书童。
(4)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5)不知处:(山间云雾浓重)不知道具体的地点。
你是否能根据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请你试一试。
下面请看提示:
(1)前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在隐者门前的松树下向书童打听其师傅的去处,书童回答说,师傅到这座山中采药去了。(前两句既说明隐者不在家中,同时又暗示这位隐者是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人,让人敬仰他有青松一样的风骨。)
(2) 后两句的意思是因为云雾缭绕,看不清也说不准他具体在什么地方。(后两句既说明隐者所去之处,又暗以高山白云象征这位隐士的人格高洁)
诗人的情感:诗中那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让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想象那云山深处的美景和隐者的生活。由此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心情。诗人通过二十个字既写出未遇的原因,又将隐居的好友悠闲自乐的生活情景展现出来。
第4个回答  2006-09-16
松树下有个童子,我问他:师傅去那里了?"
童子指着山里,说:"师傅采药去了.此刻不知道在那里"山上云雾缠绕,望不见山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