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散文 带赏析

朱自清的不要

《春》作者: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赏析: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春天里的花更美。那花儿开得多么热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那花儿的色彩多么美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儿的味道多么怡人:“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野花呢,“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作者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点:“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然后写雨中的景致,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春景如此,春天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呢?春天来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写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风和日暖的喜悦。人们充满了希望,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的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朱自清(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5
  春天的散文

  这期的的家园欣赏一组与春天有关的散文。
  老百姓常说:“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在一场场浩荡的春风中,春天姗姗向我们走来。于是,我们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请欣赏霍光达的散文:
  春风
  霍光达
  清晨正在睡意朦胧时,就听见窗外传来呼呼的风声,想再睡一会吧,只听风声一阵紧似一阵,我索性披衣下床,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发现空中朔料袋子、碎纸随风乱舞,花坛中的看桃树被风吹的来回直摆,回屋里,我禁不住轻叹了一声,“唉,辽西的春天风就是多呀。”
  我家小区临山而建,恰在小城的北出口处,只要走到小区路口,便会感到有风的吹拂,如果正赶上燥热的伏天,热得大汗淋漓的时候,只要你来到楼中间的大门洞子里,顿感凉风习习,热汗全消,比在屋里打电扇,空调的感觉强多了,这是自然的风,吹得你心清气爽,精神十足。我们小区的居民以此为骄傲,夏天都爱到门洞里乘凉。可每到三九天,严寒到来时,那刺骨的北风呼啸而来,有时再夹杂着凌乱的雪花,吹的人毛骨悚然,睁不开眼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而到冬去春来之时,这个地方也比别的地方格外冷一些,花草树木总比别处晚出来一些,使人感觉到严冬总愿意在这里多驻足几天,迟迟的赖着不愿意离去,春天刚刚步入门槛,春风总是从中作梗,让倒春寒频频涉足。偶尔有一天,在道路两边,或是墙根底下开始发现一棵或是几棵小蒿子,或是小草探出头来,加之迎面吹来徐徐略感暖意的风,才意识到春天已悄悄的来到了。
  春天的风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和煦,但也不尽然,我家乡的风还是很有特性的,它虽然不像严冬的狂风肆虐狂暴,但也不失凛冽彪悍的性格,一不高兴发起威来,那还是很难抵挡的,上午还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下午突然就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扯着嗓子咆哮着,怒吼着,刮在山谷间发出嗷嗷的吼声;刮到平地上,呼呼的乱叫;刮在电线上则发出啾啾的尖叫声,就看那枯枝败草被旋风卷起老高,翻着跟头,打着把势的往前跑,没多大工夫,天上的太阳就被风沙遮去了光芒,立刻的暗淡下来了,这时,在家的人们都要关好自家的门窗,尽量让沙土少往屋里吹,路上的行人则放慢脚步,闭上眼睛,和风教着劲的向前行走,没事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耐着性子等着狂风早点平息下来。还好,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大力提倡退耕还林,植树种草,经过治理,明显的看到山上的树多了,草深了,风沙总算少了一些,天也更蓝了一些。
  春风尽管是肆虐不驯,春天还是靠它的一次次吹拂,吹净了原野上的残雪,吹开了河床上的冰封,吹苏了冻僵了的土地,吹开了藏在摇曳枯枝中蓓蕾。又见春风泛起的时候,使我不由的想起岑参所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遥想那些衣袂飘飘的踏着春色的学子们,那些梳妆打扮依楼盼春的女子们,那些壮志难酬郁郁寡欢的志士们在远古的时空里咏叹着春风,感悟着春天。这些经历了千百年的文字,到今天仍是蓊郁葱茏,生机盎然,为我们营造着美丽的春色。
  我从内心里还是盼望着春风的来临,希望她明媚的笑嫣赶走漫天的阴霾,希望她青睐的眼神荡起湖面点点微光,鼓动起如同乐章般欢快的阵阵涟漪,希望她多彩的衣裙拂过田间地头,催开漫山遍野的灿烂金黄,希望它轻弹兰花指,点染温柔的杨柳枝条,绽出淡淡的鹅黄,希望她毫不吝啬的敞开怀抱,接纳我们,温暖我们,给我们一个和煦明媚的春天。

  接下来欣赏夏连鹏的散文诗:
  我 爱 春 天 的 风
  夏连鹏
  我爱春天的风,因为春天的风是柔的;
  吹醒了大地,吹醒了万物,鸟儿在枝头歌唱,鱼儿在水中畅游。
  我爱春天的风,因为春天的风是绿的;
  吹绿了原野,吹绿了草木,枝条在轻舞着腰身,秧苗在开口微笑。
  我爱春天的风,因为春天的风是暖的;
  吹暖了苍穹,吹暖了人间,宇宙充满勃勃生机,人间遍布盎盎春意。
  我爱春天的风,我爱它带来的柔、带来的绿、带来的暖,更爱它带来的希望;
  它带给广大农民播种后丰收的希望,它带给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后金榜题名的希望,它带给广大工 人生产后再创佳绩的希望,它带给祖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后再创辉煌的希望……
  春天的风啊!
  你用无私吹醒了大地、万物;吹绿了原野、草木;吹暖了宇宙、人间,吹来了所有人新一年的希望!
  春天的风啊!
  因为你带来了柔情,带来了绿意,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所以我要赞美你!
  我爱春天的风!

  在春天的风里,我们放飞新一年的理想与希望,也放飞被严冬束缚了一个季节的心情。接下来欣赏喀左在线论坛的网友散文:
  四月 放飞我的心情
  四月的风吹来了,一身的轻松,一身的舒畅。
  四月的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凌河岸的绿柳行行,剪出了乌兰山的杏花朵朵,剪出了利州山川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温暖的阳光下让心翩然起舞。四月的北方虽然是早春,可风已经开始变暖,许多不甘寂寞的花背着你偷偷地长出了花蕾,在风中轻轻摆动纤细的腰肢,等待缤纷、等待吐艳、等待灿烂的明天,就连详和的鸽子也翩翩穿梭于这鲜花和绿树中间,用它们那美妙的动影来装点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
  春暖花开的季节,原本就是放飞心情的季节。春风徐徐,吹拂着面颊,令人陶醉,令人生出了许多遐想。桃花红了,心情也开始爽朗了。空气中那淡淡的清香,让人感觉有说不出的惬意。
  春天,到处都充满着生机,休眠了一冬的情绪开始复苏。放眼望去,天空蓝蓝、原野翠绿,到处是一派浓郁的色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给我们的心情增添了欢乐。
  虽说也有落寞,可那漫山遍野的绿色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更有芬芳的花朵,点缀着和谐的世界,点缀着我的视线。走在霪雨霏霏的利州古城街道,顿觉家园如诗如画。
  四月,让我放飞心情,和文字一起流泻笔端,把我的兴奋和欢乐告知美丽的春天。
  四月,我要放飞心情,与春天一起看日出日落,观潮涨潮息,共同感受大自然的芬芳,共同憧憬幸福美好的明天。

  吕长刚的老家在辽西的丘陵地带,下面就让他带我们去他的老家体验生活“春在故乡”的感觉“
  春 回 故乡
  吕长刚
  五月,我又回到了故乡。
  像巨龙一样的长城巍峨的耸立在山顶上,山下古老苍劲的松林似乎稀松了许多。从前幽静的小路,而今已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只是路两边的白杨依旧挺拔,在风中摇曳着枝条,心无旁骛的舒展着身躯。
  晚饭,长富嫂(他们现在是老屋的主人)特别为我做了水豆腐。我抹一抹嘴头的油腻,说一声“饱了”,就溜溜达达走出了家门。儿时记忆中能够找到的影子很少。走在街上,默默的寻觅,那盘石磨还在,但似乎早就拆卸下,文物般的散落在地上。那热闹的碾场曾经叽里咕噜碾着庄稼人的希望,仿佛昨天的事情,悠悠响在耳边,一群叽叽喳喳的女人和孩子的笑骂声从围着篱笆的碾道中,轻缓的流泻,却再不能寻到一丝踪迹。走在这样的乡村,我的脚步里有太多的兴奋,还有些许的怀念与感伤。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村边的麦田。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荡,戏弄着闻惯了汽油味儿的鼻子,让我情不自禁的伸开双臂,深深的呼吸。像是喝着香咧咧的美酒,寂寞的品着童年的记忆。俯下身子,轻捋着翠绿的麦叶,扯下一片轻轻放进嘴里,慢慢咀嚼,那绵延的香味,流淌过不再纯净的心灵。哦,久违了的故土,徜徉在这舒适温暖的怀抱里,我感到像是回到了天堂一般。其实令我昼思夜想的,就是封存在记忆里的故乡的气息。  乡间的天格外的蓝,格外的明净。落日的余辉,仿佛画家涂抹在西天的色彩,美妙而使人遐想。几片浮云,像是几片薄纱,在明净天空里慢慢的飘荡。我感到自己似乎与天地融合着,脚踩着浓浓的乡情,头顶着厚重的思恋,犹如婴儿般,酣畅的吸吮着来自乡间的一切。
  门前的小河,静静的躺在绿色里,在柔缓的风中波光起伏跌宕。雀儿在枝条上跳跃,哩哩的鸟鸣从浓荫里飘出,合着乡野的虫鸣,成就着一曲乡间的暮曲,舒缓,轻柔,美妙,让人流连忘返。那清清的河水,曾经洗过我的汗水,融进了我童年的快乐。搂抱着粗大高挺的杨树,仰头望见搭在枝头上的喜鹊窝,仿佛我又回到了童年的世界。
    随风扑来的槐花香,使我神情一振。哦,五月,正是槐花开放的季节。于是,我迈开脚步,急急的走进那片槐树林。香味儿越来越浓,终于看见了,那摇曳在枝头的串串的,如白玉般晶莹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静静的挂在槐树的枝头上。我停下脚步,睁大眼睛默默地看着。花香从头顶泄下,迎接着我这个游子。真想再像当年那般晃着如燕的身子爬到树上,摘取花儿。可是略显肥态的身体无法让我重温旧梦,只好找个能够够到的树枝,踮起脚,轻轻的摘下槐花填进嘴里,慢慢的咀嚼从花体里流出来的香味儿。此刻,无尽的花香在我周围流淌,一点点地浸染着,让我的心慢慢地恢复了生机。
    夜色渐渐遮住了槐树林,我再看不到轻舞枝头的如精灵般的花,只是槐花的香味儿还是那么的浓烈。夜色下的小河,粼粼波光之上,这香气乳化着田野。我已被花香醉了,晕沉沉的,不能再走出这片浓密的槐树林。
  那就拥着花香入眠吧,这使我的心会更加沉静。就让阳光把我唤醒吧,梦醒的时候故乡一定会更美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25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4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8:“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颜色十分的艳丽。
10.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可别恼”,仿佛作者在与我们谈心,交流对春雨的认识。我感到非常亲切,一下子我也改变了对春雨的看法。烦人的春雨这时候也变得很可爱了。……
第3个回答  2009-10-25
散步》 作者: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 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http://www.sanwen8.cn/zhuanti/5_Index.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