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这四部书是四大名著??

好的书很多,为什么选择这四部为四大名著呢?

  幼时便从师长处得知——古往今来有人书成四大名著。
  可多少仁人死与九泉之下而不晓孰人评之为四大名著。
  《红楼梦》清人所写,那如此四大名著定是清后所评。
  何为名著?
  五千年来,上至炎黄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何其渊深博大。
  今四大名著,过而不及只论为四大小说罢了。
  五千载祖宗遗著,到如今《三字经》国人到死未曾窥之一二者,
  不下几亿之众耳。
  何况乎汝等至百年后,亦与前人同留吾所一问而下九泉。

  有的问题比较专门,今天不能讲了,比如《红楼梦》和《金瓶梅》之间有什么继承的关系。另外,我没有听杨义先生谈明代四大奇书,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谈的。我在这里也稍微谈一下,不知道和他说的有没有重复。 先讲“四大名著”。这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并没有人公开提出“四大名著”的概念,并把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有的出版社把这四部小说合出在一起,叫作“四大名著丛刊”。从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好几个出版社都这么出,把这四部书放在一起。另外是拍电视连续剧,专门要给这四大名著拍电视剧。现在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先是《西游记》,其次是《红楼梦》,再其次是《三国志演义》,最后是《水浒传》。咱们这个四大名著的系列讲座,也是排的这个次序。我想这只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考证不出来是谁首先提出的,也没有什么正式的文章来论证和解释这个问题,大家一般都这么叫。但是“四大奇书”就不一样了,那是有来历的。我先讲“四大名著”,然后再讲“四大奇书”。根据“四大名著”拍的电视连续剧,可能大家都已经看了。到底怎么评价这四部电视连续剧,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评价也不一样。 我想,从忠实于原著这个角度来说,《三国演义》是最忠实于原著的,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成功的。《西游记》是最早进行的,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忽略了小说《西游记》中的一种特殊风格,那种风格在电视连续剧里没有体现出来。这种风格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都不相同,那是一种诙谐、幽默、讽刺的风格,是《西游记》特有的,后来的《儒林外史》继承了一部分。在这点上电视连续剧注意得不够。顺带我也讲一句,大家对《西游记》和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的关系也是注意不够的。我介绍一个情况,就可以知道《西游记》和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还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还很密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大家都看过,电视剧可能也看过。钱先生亲口对我说,古代小说里他不喜欢《三国志演义》,不喜欢《水浒传》,也不喜欢《红楼梦》, 他最喜欢的两部古代小说,第一是《西游记》,第二《儒林外史》。也就是说,他的小说创作受了《西游记》的影响,这是没疑问的。但是研究《围城》的著作——我没有全看——是不是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看钱先生的著作和《西游记》的关系,它究竟继承了什么,这方面我觉得研究还是不够的。《水浒传》也有缺点。中央电视台播节目有一个传统的做法,在第一套节目首播,然后就马上在第二套节目重播。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水浒传》并没有马上在中央二套重播,而是很晚很晚以后才重播的。这里边有个曲折。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以后,有不少观众给党中央领导人写信,反对播出《水浒传》,认为《水浒传》对现在社会的安定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大家尤其反感那首歌里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这是替小偷、强盗张目。党中央领导人就把这些信转到了剧组,请剧组解答是怎么回事。如果认为没有问题,要给观众写回信。剧组没有办法,找到了我,虽然我并没有参加剧组的事情。我就绞尽脑汁替剧组写了个报告,无非就是说,这连续剧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播出,是可以和观众见面的。但是,我们实际已经感觉到,在那个时候,大张旗鼓地播出《水浒传》确有一定的消极的影响。前几年,我到马来西亚去讲学,讲《三国志演义》。马来西亚华人很多,而且华人政党也是当地的执政党之一。我发现马来西亚电视台播了《三国志演义》,但是不播《水浒传》。我就问,你们为什么只播《三国志演义》,不播《水浒传》呢?他们说,《三国志演义》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东西,有民族精神在里边,能够给大家以教育意义,其中的策略、谋略对华人政党在马来西亚怎样从事政治斗争都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水浒传》不行,他们说,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只要是有统治阶级、领导阶层,那么这个统治阶级——叫领导阶层也好——都不会允许《水浒传》这样的作品在电视台大播特播。因为它是反对现实秩序,提倡造反的。现在的各个国家的领导阶层都不希望造反,都是希望安定的,所以他们对《水浒传》不欢迎。从这个角度,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我们社会也有一些人反对播出《水浒传》,就是这个道理吧。可惜编剧、导演、演员对这方面注意得不够。这是它的一个缺点。《红楼梦》的缺点那就更熟悉了。后四十回是改编的,自己写的。至于是不是符合曹雪芹原来的意思,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曾经提出来要重拍,但是这个重拍也没有了下文。有好几家都想重拍,我看到的剧本已经有两三种了,到底最后是谁上马,怎么重拍,现在还很难说。四大名著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四大奇书”,我不晓得杨先生怎么讲的。这个说法最早由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提出来的。明朝“前七子”、“后七子”里边有个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叫王世贞,他提出“四大奇书”这个名词,但是他讲的“四大奇书”,指的是《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并不是指古代小说。他这个提法出现以后,清朝初年的李渔——李笠翁,戏曲家、小说家、戏剧评论家,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王世贞的话有缺陷,既然叫“奇书”,应该是同一个种类、同一个类型的书,放在一起才能并称,把历史散文、哲学散文、小说、戏曲归拢在一起,不妥当。他赞成冯梦龙的提法,冯梦龙是怎么说的呢?冯梦龙在王世贞之后提出了“四大奇书”,针对明代小说而提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部书都是小说。“四大奇书”指的就是明代的四部长篇小说,是冯梦龙最早提出的。冯梦龙提出,经李渔介绍后,大家都接受这个提法,一般都这么提。美国有位汉学家浦安迪,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是一位犹太人,很有名,他曾用结构主义来研究《红楼梦》,在国外汉学界有很大影响。前不久在浙江出版了他的一本书,书名就叫《明代的四大奇书》,是研究这四部小说的。这个人他有一个看法,跟我是一致的,就是认为四部小说都是作家的创作,不是累积型的作品,不是群众创作,不是集体创作,是作家的创作。这本书很有价值,值得大家去看。

  把“四大奇书”这个名字作为我们中国古代小说第一流作品概括起来的合称,在今天看来是有缺陷的。因为历史已经过去了三四百年,明代后面还有清朝,这四部小说已经不能完全概括我们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改动。如果要从今天我们知道的明清两代古典小说里边选四部最有代表性最伟大的作品,那么就得包括清朝,不能把清朝排除在外,所以“四大奇书”应当和“四大名著”这个概念一致,也就是说,应该去掉《金瓶梅》,增加《红楼梦》,叫“四大奇书”也好,叫“四大名著”也好,都代表了我们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有人说,为什么非要把《金瓶梅》排除在外?难道不可以五大奇书、五大名著、六大奇书、六大名著吗?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伟大的作品一定要少,多了就不伟大了,没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这也代表我对《金瓶梅》这部书的一个看法,一个评价。老实说,最近学术界对《金瓶梅》这部小说评得太高了。《金瓶梅》没有那么伟大,不能和那三部小说以及后来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不能捧那么高,甚至连《金瓶梅》是淫书这一点学术界有些学者都不承认,千方百计地替它辩解。我想,应该承认它是淫书。1985年我访问法国的时候,了解到1984年法国刚对《金瓶梅》解禁,1984年以前,《金瓶梅》在法国也是禁书,可见得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这么看,连法国人都是这么看。清朝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对《金瓶梅》的看法可以代表清朝一般文人的看法,他在《聊斋志异》里提到了《金瓶梅》,但是他没有写《金瓶梅》这三个字,他写的是“淫史”,实际上“淫史”两个字是个书名,指的就是《金瓶梅》,蒲松龄连它的名字都不愿提起。小说不是不可以描写。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有节制,蜻蜓点水,适可而止。二是不能让它游离于作品的主题之外,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保持着有机的联系。我们试着比较《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关于西门庆和潘金莲偷情的描写,《水浒传》作者掌握的分寸比较恰当。而在《金瓶梅》中,关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几段描写,十分不堪,和当前我们正在“扫黄打非”中予以查禁的淫秽光盘有什么两样?再看《红楼梦》,贾琏和鲍二家的那一段,是暴露贾琏的丑态;尤三姐那一段,作者的描写适可而止,目的是先抑后扬,给下文尤三姐企图改过自新作铺垫。《金瓶梅》完全不同,作者抱着欣赏的态度,津津有味地、连篇累牍地沉溺于那些肮脏的细节描写,就像西方国家夜总会的色情表演一样,是展览,而不是暴露;是颂扬,而不是谴责,是把丑恶当成了美丽。《金瓶梅》有突出的、严重的缺点,降低了它的艺术价值。

  《西游记》为什么能列入“四大名著”或“四大奇书”呢?这是部很了不起的作品,它创造了小说历史上一个崭新的门类,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就好比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等。神魔小说的开山之作就是《西游记》,这是《西游记》的历史地位。刚才我讲的《西游记》里的诙谐幽默也是别开生面的,其它的同时代长篇小说比如《儒林外史》也有讽刺,但和《西游记》不同,是另一种,《儒林外史》更像外国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西游记》不是这样,我们只要细细的读,能够体会到这一点。《西游记》创造的一些人物形象有很大的生命力,我尤其要特别强调的是它创造了猪八戒这个形象。如果说它创造了孙悟空的形象,大家普遍都能认识到,但是对它创造出的猪八戒形象可能重视不够。猪八戒是个有优点有缺点的人物。他很努力,对取经事业也忠心耿耿,但是他有缺点,是小缺点——偷懒,有时候还有点好色。但是观众或读者在看了或读了《西游记》以后,是不是对猪八戒非常反感呢?是不是很憎恶他呢?我想大多数人不是憎恶这个人物的,人们基本上还是喜欢这个人物的,尽管他有缺点,舞台上的猪八戒也是大家所喜欢的。这点很重要,就是说,猪八戒虽也是妖怪变的,但他是一个平民的形象,是一个平凡的人民的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都有像猪八戒这样的形象、这样的人。这一点和孙悟空不一样,和关公不一样,和张飞不一样。猪八戒不是那种有特大本事的人,不是生活中看不到、想看都得排着队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的那种人,他很平常,在日常生活都可能会遇到。能创造出这种形象是很了不起的,鲁迅曾经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这本书里说过,《红楼梦》把传统的写法都打破了。什么传统的写法打破了呢?就是从前写好人是绝对的好,写坏人是绝对的坏,这是传统的写法。《红楼梦》打破的就是这种传统的写法。鲁迅的这句话说得很深刻,但是这句话还不够全面,因为在《红楼梦》之前就已经开始有打破这种写法的表现了,《三国志演义》里的曹操就和传统的写法不一样,也就是说,在《红楼梦》之前,曹操、猪八戒这样的人物就已经不是按照传统的写法塑造的。但是,在《红楼梦》之前打破这种传统写法的只是个别现象,不是普遍的。如果打比喻的话,只是出现了一棵树,两棵树,《红楼梦》出现以后,变成了一大片树林。在这一点上,鲁迅的话是比较深刻的,也比较符合我们中国古代小说历史上的实际情况。这点是《西游记》特别伟大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所以把《西游记》这样的作品列入四大奇书,四大名著,的的确确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clarkhit.bokee.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5
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他的说法他当时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伪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书商们至少起了推广作用);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为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

因此,现在“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但又有人考证,“四大奇书”的说法应在明末清初就确立了。

李渔曾在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

但无论怎样,“四大奇书”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这一点应该确定。

现在四大名著公认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2个回答  2019-09-06
代表不同的思想,明清是小说发展的最高峰。而四大却是代表明清小说不同思想的代表作。对后人的影响也最大,所以这四部书
就成了四大名著
了。如果以现在人的观点评,四大名著就得换名了。
第3个回答  2019-02-06
因为这四本书都很“大”呗,也就是很长,最重要的是它们又不像《史记》等那样反映历史真实事件,即以“假”的合情合理的小说而出名
第4个回答  2006-09-06
可能是因为写的好吧 或者是贴近人民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