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的历史?

急!!我是文科的,偏偏又有地理!

  上海浦东发展历程:

  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文章《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八分之一强,全国第一;出口总产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其中本市产品占60%,创汇之多,居全国第一位;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缴国家税利占中央财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缴之多,居全国第一位……;但上海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人均道路面积最少、缺房户比重最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上上下下对改造上海、振兴上海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寻找上海新的发展方向,从80年代开始,上海从东进(浦东)、南下(以金山石化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湾、吴淞和宝山一带)等三个不同的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80年代中期,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率先提出开发浦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赞同,上海的思路开始集中到了东进上面,开发浦东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且思路从最初考虑把浦东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地,转移到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来。

  1990å¹´3月28日至4月7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带队,对浦东进行专题调研,并迅速形成《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仅11天后的4月1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即在上海大众汽车投产仪式上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开发方针。 

  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009å¹´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万。经济 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东开发始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功能不断得到显著的提升,特别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浦东还荟萃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5.28平方公里的场馆区有3/4位于浦东,浦东作为其主场馆的所在地,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文精神提升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链接:

浦东新区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oElRvDUNOwpdaGeD9yLAQ8OM4ncGN5jvYoYaG5YxSyrudHVpSXzXts7K6zdb9BTebvW3V-Oqaje5CWoia4v50eU-u_hyNZt4VPP5t8RpiAMx_J7C2ukRIqrEpK4-lpikvZSEo6eM-G8nzwlpPlfa#reference-[2]-288686-wra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18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是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第2个回答  2020-05-24
1990、4、18
第3个回答  2014-02-16
我也是,但又怎么样,数学都能学,害怕地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1990年4月18日,我国政府宣布开发上海浦东。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东濒东海,北临长江,面积520多平方千米。历史上黄浦江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经济远落后于上海新区。
为了建设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的浦东新区,1990年以来,浦东已经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以及地铁轻轨铁路内环线、外环线等这不仅为浦东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现代化交通条件,而且使浦东和浦西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港口、供电、供气、给排水通信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