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起源于哪里?

如题所述

天津---曲艺之乡

曲艺,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的统称。有人说它起源于春秋,兴盛于唐、宋。到了近代,我国曲艺已蔚为壮观。那时侯,报刊杂志的封面人物很多都是曲艺演员。特别是天津,由于天津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天津人那时候有许多人喜欢曲艺。从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之后,天津就成为了京都门户水陆要冲,有着九河下梢的地理位置,和五方杂处的人文环境,于是就形成了天津人所特有的市民文化,而最具特征的市民文化就当属是曲艺了。在崔旭于清道光初年所撰《津门百咏》里,就有“戏园七处赛京城,纨绔逢场各有情,若问儿家住何处,家家门前有堂名”这样的竹枝词。

历史上的天津城市建设,是以外乡人口陆续迁入而随之组建壮大扩展的。这些外乡人士将各自家乡的娱乐形式带到了天津,促成多种声腔曲种在天津地界的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借鉴吸收和多元化繁衍,这是造成天津地界曲艺活动日益繁荣的契机,也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民间曲艺艺人的有效保证。当时出现了小黑姑娘、林红玉、小映霞、小岚云、小彩舞、孙书筠等一大批说唱艺人,活跃在舞台上,其中以刘(宝全)、白(凤鸣)、张(晓轩)京韵大鼓三大流派最为著名,可谓享誉全国。

天津之所以被称做是曲艺之乡,还因为多种的曲艺形式都是在天津形成和繁衍的。比如说像天津时调、天津快板,都是天津所特有的。而京韵大鼓、京东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等就是在天津形成的。像相声、评书、单弦还有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就是在天津兴盛和繁衍的。曲艺在天津昌盛不衰几度辉煌并产生过许多大师级人物。

相声是曲艺的一个品种,源于北京,兴盛于天津。清末民初至建国前夕,伴随天津沿海城市的发展,相声这门艺术趋于成熟,相声界京津著名演员“八德”均成名于天津。

马三立是天津土生土长的相声艺术大师,追求朴实、自然、本色,艺术特点是没有舞台腔,在聊天、耳语般的亲切交谈中,不露声色地进入他所讽刺的人物中去。马三立的艺术感染力来源于语言滋味取胜,而绝无轻佻嬉戏。天津的曲艺沃土培育了数以百计的相声艺术家,相声艺术家的作品又丰富了天津的文化艺术环境,使天津成为全国著名的相声名家的摇篮。(图为相声大师马三立)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这一荡气回肠的名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许多人都是通过骆玉笙演唱的这首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领略了京韵大鼓的魅力,记住了骆玉笙的名字。骆玉笙,艺名小彩舞,4岁起随养父戏法艺人骆彩武在上海、武汉演出。1934年,骆玉笙拜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学习“刘派”大鼓曲目。1936年开始在天津演出。由于她嗓音甜美,音域宽阔,韵味醇厚,高低咸宜,其师韩永禄为其设计的唱腔悠扬动听,“嘎调”尤为激越感人,很快便唱响津门,被誉为“金嗓歌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1
美国纽约的South Bronx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