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居士

如题所述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用翻译入佛经。

在我国古代,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在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扩展资料:

在印度,Grha-pati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Grha-pati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在中国,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中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唐宋时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物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居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4

基本释义:

1.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称隐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

佛教称在家佛教徒。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清.钱谦益.莆阳陈氏寿䜩诗:「方床竺几夹窗纱,人说毘耶居士家。」

拓展资料:

居士:梵语的中文意译,梵文Grha-pati,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 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但在今天中国佛教社会,已普称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为“居士”了。

“居士”一词,并非佛教的词。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在现实生活中称谓含有隐士、高人、山人、奇人之意义。

在印度,Grha-pati也不是由于佛教所创。梵语称Grha-pati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在中国,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于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中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唐宋时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物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等等。

居士-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9-08
摘录的,引自:
http://www.hhfg.org/jcjx/f20.html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多以为「居士」这个名称,是佛教称呼在家男女信徒的专有名词,其实不然。

在佛教的原始圣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称,梵语称为迦罗越,不论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称为居士。男的称居士,女的称居士妇,是对已婚俗人的通称。故在罗什法师的解释是:「外国白衣多财富乐者,名为居士。」(注:《维摩经》卷一)《十诵律》卷六则说:「居士者,除王、王臣,及婆罗门种,余在家白衣,是名居士。」

在中国,运用居士一词的,也不是以佛教为始,在《礼记》中就有「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所以在中国古籍中,往往见到一些文人雅士,每喜以居士自号,但那并不表示他们是佛教信徒。

佛教习以居士称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从维摩居士而来。维摩居士,确可称为居士,但也因此而被后人附会,如慧远大师《维摩经疏》卷一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正因如此,居士一名,渐渐地,也就成了佛教的专用。清朝的彭际清,编写一部在家佛徒的传记,也以「居士传」为命名。实际上,以居士称呼学佛的居家之士,固然没有什么不可,若以中国人的观念,以隐士的含意,来比附学佛的居家之士,那是不妥当的,甚至是意义相反的。因为,隐士是过独善其身、明哲保身的生活;而居家的学佛之士,应该是菩萨道的实行者,为度众生,可以不惜生命,自求解脱,也必助人解脱。这怎么可以与隐士同一意义?

然而,既已相沿成习,我们也只好随俗称呼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9-08
‘居士’一词,也非佛教的专有,在中国的礼记中就已有了‘居士锦带’一语,那是指的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

在印度,居士也不是出于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信不信佛教,凡是居家之士,便可称为居士。

佛教对在家信徒尊称为居士的由来,大概是出源于维摩诘经,维摩诘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及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因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ㄔㄨ\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所以用居士一词称在家的佛教徒,也含有尊为大菩萨的意味在内了。

可见,一个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决不是带有灰色气氛的处士或隐士。

然在长阿含经中,唯将四大阶级的第三阶级吠舍种称为居士,并将轮王的主藏(财货)大臣,称为居士宝,那末居士者,相当于商人、经理或者是实业家了。

以上转自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14.htm#a69
第4个回答  2015-05-16
居士,是没有出家的信教人士,也叫俗家弟子。

有些宗教,是要求正式出家的,例如佛教。这会限制宗教的传播,限制宗教的影响力。解决的办法是,除正规的出家人士之外,再设俗家弟子,即没有出家的信教人士,他家可以正常的结婚生子,但信仰上要遵守宗教教规。

总的来说,是一种折中的制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