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有多少宝贝

如题所述

据故宫专家介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宫廷收藏无可比拟。清宫收藏除承继前朝外,更有八方朝贡,内廷自制。目前,故宫博物院的可移动藏品——院藏文物,主要源自清宫遗存,又益以数十年来以收购、捐赠、调拨等方式征集而来的文物,总数近150万件,其中新征入藏的约24万件。

百万藏品远自原始社会及商、周、秦、汉,近达明、清乃至于近世。

清宫遗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清王朝和清皇室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宗教等方面的历史遗存,即宫廷历史文物;二是明清皇宫数百年间收藏的文玩字画之类的古代艺术珍品;三是清宫藏书和档案。

宫廷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珍品分23大类

宫廷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珍品,依据其各自不同的质地、形式和管理的需要,又分为绘画、法书、碑刻、雕塑、铜器、陶瓷、织绣、玉石器、金银器、珍宝、漆器、珐琅、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食品、帝后玺册、宗教文物、武备依仗、外国文物和其他文物等。共23大类五六十小项。

宫廷历史文物依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典章文物:反映典章制度、朝廷政务、武备巡狩的文物,如宝座、卤簿、玺册、符牌、奏折、兵器等。

生活文物:反映帝后、皇室起居、服用、学习、游乐等生活,及宫廷文化、习俗的文物,如床、席、桌、凳、冠服佩饰、文房四宝、妆奁切末等。

宗教文物:反映宗教活动的文物,如佛像、法器、经书等。

全方位的藏品系列,决定了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的陈列也是多维的。院藏文物的陈列若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两大类:常规陈列、临时展览。

常规陈列包括陶瓷馆、青铜器馆、玉器馆、珍宝馆、钟表馆等。临时展览包括“明清绘画展”、“清代帝后服饰展”、“酒具精品展”等。

现存清宫藏书近40万册

清宫藏书极其丰富,拥有自宋迄清6个朝代、900年间许多流传的传世典籍。

清宫藏书主要从以上五个源头汇聚而成。藏书最辉煌的时期是康、雍、乾三朝,尤其是乾隆乃至嘉庆初年。嘉庆以后的道光等5朝90余年,清朝社会走下坡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相继入侵,藏书大量散佚、损毁。辛亥革命后,以溥仪为首的逊清皇室暂居内廷,太监的偷盗、灾火、溥仪的赏赐,又使藏书焚毁、流失不少。

至故宫博物院成立时,经汇总清点,共得清宫藏书52万册。文物南迁后,现有15余万册珍稀善本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本院经历年再清点,现存清宫藏书近40万册,约占馆藏图书的五分之四,经重新遴选入善本书库的有19余万册,其中不乏珍稀孤本。

清宫藏书的大项,是明、清两朝内府抄写、刊刻的新书,称内府写本(抄本)、刻本。清宫所藏抄写本,不乏前代遗存和搜访得来的遗书,但数量最大的还是内府写本。明代的内府写本首推宏篇巨帙《永乐大典》、清则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为代表,兼及清内府编写、抄录的各种珍本秘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9
虽非我有亦可喜_ 李敖有话说

来源于:凤凰网

我继续讲讲我这一次回到祖国的一些感想。我跟大家一再说过,有三个地方是我去的很快乐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第二个地方是北京的国家图书馆,第三个地方是北京的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这三个地方承他们好意,使我看到一些国宝,我这方面很内行,所以看起来尤其快乐。

我在台湾故宫看到一些东西。台北的故宫,盖的这种假的宫殿式的房子,看起来非常的丑陋,不能够跟北京的真的故宫相比,可是北京的故宫里面的一些宝贝,有六十万件已经被搬到了台北,所以我们必须说台北的收藏品还是相当的丰富的。在北京的故宫里面,我看了很多宝贝,后来我又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看了宝贝,他们要我写几个字,我写了四个字,叫做“人书俱老”。表面上看是人和书都老了,如果你这样简单的看就表示你没有文化水平,你不晓得这人数俱老的这典故。我查字典、查词源、查辞海,都查不出来人数俱老的这个词汇。事实上,人数俱老是出在中国的一个古董,叫做孙过庭的书谱,这就是书谱序里面的文字。这里面有一段话,我念给大家听,“至如初学,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规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要努力要追求凭证以外的那种绝妙的那种书法。所以你看我李敖写文章、我李敖讲话,就是收放... 高低...,为什么?这就是这种做法。本来是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规平正。注意,这个天书一样,一般人认不出来的,我李敖人给你看,一开始说初谓未及,赶不上,中则过之,当你这样发展下去,就超过这个境界,就看到后乃通会,到处能够贯通了。通就怎么样呢?人数俱老。人和书法都老了,这个老呢,不完全老的意思,也涵到了很老道的那种意思。所以孔子“五十知命”,孔子说五十知天命,七十从心。七十要从心所欲,“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什么时候按照正常标准作,什么时候应付意外来做。表面上,孙过庭的书谱是写字的一些高招,我们把它引申开来是我们所面对的人生的大道。所以,孙过庭的书谱,在我李敖看起来有很多是我们的人生观。所以我写到人数俱老这四个字的时候,大家才知道我的功力。如果你不晓得孙过庭这书谱,只看我李敖写这四个字,表面上看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可是当你知道我这四个字是来自孙过庭的书谱的时候,你才知道这才是功力。你没有这个文化水平,你不会享受到人数俱老四个字的这个味道。

可是在我李敖看起来,像孙过庭书谱里面这种草书,写得不好。有种人,他是理论家,他可以写很好的论书法的论文,可是让他写字,他写不好,孙过庭就是一个例子。清朝有个包世臣的也是,写书法理论写一本书。写出来毛笔字来一塌糊涂。还有一个人叫做康有为,也是讲理论讲的天花乱坠。谈书法,至少我李敖看起来不是那么好。我现在谈到这个孙过庭的书谱引申的意思就是说,我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承他们好意送给我这些书、这些礼品。我口头也答应送他们一件宝贝。这个宝贝原来就是在北京故宫里面的,经过时间的流转,流传出来了,现在我会托凤凰电视台的刘长乐先生把这个宝贝转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算是这一次答谢他们的好意。我以什么东西送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呢?就是以当年清朝的乾隆皇帝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写的一段毛笔字,写在不是纸上面,写在丝绢上面的一个毛笔字。乾隆皇帝字写得肉肉的,可是很熟练,这是首七言绝句。他这个里面所描写的人就是大书法家写过千字文的王著,五代时候的书法家,在宋朝的时候他还活着。我们看得很清楚这里面有宣统皇帝收藏的宣统御览之宝。我会把这个宝贝送给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来答谢他们对我的好意。

那有人就说,那李敖这个宝贝,送给别人你不心疼吗?我告诉你,会心疼,可是这个心疼的感觉立刻就没有了。什么原因呢?是另外一种人生观,就把我们这种对物品的这种贪婪的欲望 压住了。这个图章是我李敖图章,“但愿得者如吾辈”,得到这个东西的如吾辈,希望得到这个古董的包被的像我李敖这样的人得到了。“虽非我有亦可喜”,虽然这个东西不是我得到的,或者不在我身边了,我也觉得可以高兴。换句话说,识货的人得到了,我这个宝贝给了故宫,给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等于原来故宫里面出自故宫的现在又回到的故宫,这不是人间的一个佳话吗,人间的一个奇遇吗?如果乾隆皇帝写了这个东西,它有生命,有记忆,它有前生和来生,一定会觉得好奇怪啊,怎么糊里胡涂我给乾隆皇帝写了以后就飘零在外,然后又跑到台湾来,然后又回到祖国,又回到北京,回到原来的地方。你不觉得绕了一大圈回来,这不是一个奇遇吗?这就是一个奇遇。这就是我跟大家讲的“但愿得者如吾辈,虽非我有亦可喜”。不单是一个古物如此,男女的关系不也这样子吗?一个漂亮女孩子,为什么我们觉得鲜花插在牛粪上?因为女孩子漂亮,而她跟的男人不象样子,所以我们来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如果这个男的跟我们一样迷人,跟我们一样好,跟我们一样的优秀,这个女孩子跟了他,我们觉得虽非我有亦可喜,也是件好事情。可是,虽非我有插在牛粪上,我们就不高兴了,觉得糟蹋了,不是这样子吗。

所以我们对整个的人间美好的事情的拥有和不拥有,我们所关心的不止于我们所拥有的这段时间,我们也关心她最后的出处、最后的下场。按照西方哲学家所说的,人是短暂的,艺术是长久的。人生就这样子,这些收藏家一个一个、一代一代的都死了、走了,可是这个古物、这个宝贝还是存在,经过流转,经过过手,经过拥有者的不同,它本身还存在,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乱世佳人也是如此,一些女孩子经过多少年的转变永远能够抓住男人的心,永远能够吃住男人,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不是说,这个女孩子离开我以后就沦落了,就潦倒了,就倒霉了,这不是我们的希望。所以我们追女人也是这样子,我们追不到,阴错阳差有跟我们一样好的男人能够得到她,我们也觉得很好。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做李翰祥,有名的大导演,他的太太是很漂亮的女明星,叫做张翠英。有一次,我在李翰祥家里做客,忽然夫妻两个人吵起来了。这个李翰祥桌子一拍,指着他的老婆就骂。李翰祥说:“你们这些女人,到底要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我们都是有头有脸的男人,你嫁给我们你还不知足,还要啰嗦,还要抱怨,还要觉得红颜薄命,你到底要嫁给什么样的男人啊”。这话说得有点流氓气,不过说起来也有他的道理 ,就是你到底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坐这山,望那山,你这什么意思啊。你老说对眼前的?不满意,到底什么样的男人使你满意啊。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电影明星她们的下场不好,什么原因呢?就是她无法很准确的把自己定位,到底你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她自己也摸不透,也捏不准,所以把她常常到手的幸福给搅乱了,或者搅丢了。

我这一次到北京,我还找到一本书,就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的一个《百喻经》,金陵刻经处印的。这个《百喻经》跟鲁迅什么关系啊,大家绝对想不到。印这种佛经的人要善男信女出钱,在一九一四年一位善男他出了钱,印了这部佛经,这个善男什么人呢?就是会稽周树人,就是鲁迅,当时拿了银洋六十元,很多的钱,在一九一四年秋天九月由金陵刻经处记录这个。你们绝对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鲁迅、思想开明的鲁迅、不信牛鬼蛇神宗教的鲁迅在一九一四年花钱出了这本佛经,这就是你们想不到的。一九一四年的时候,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思想已经很新了;一九一四年的时候,新文化运动的胡适在美国做留学生,他们思想都很新了,鲁迅还这样子古典,说难听话还这样子落伍。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才知道,最后这一行字泄了底:“会稽周树人,花钱印”。这部经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蛮好玩的。大家看这个故事:有一个人的老婆长得很好看,可是她的鼻子很难看,这个人外面看到其它面貌端正而且鼻子长得好的人就起了歹念。他说“我宁可把其它女人的鼻子切下来,装在我老婆脸上”。结果他就恶意把别的女人鼻子切下来,回来把他老婆的鼻子切下来,就这样装上去。当然装不上去,他没有现代的这种美容的技巧,也不晓得会发生排斥的作用,总而言之,失败了。这个故事呢,就告诉我们,这种呢 就很迂的一个人,很笨的一个人。《百喻经》专门讲这些故事,可是也未尝也不可以故事里面微言大义,借题发挥,知道了很多道理。为什么?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说的很清楚就是共产主义,可是现在为什么不谈马克思主义呢?因为在前期,在马克思主义以前要实行社会主义,可是为什么有邓小平说的我们要实行不是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式呢?社会主义不够用,洋玩意儿加不上去啊。那个鼻子很好,切下来,往中国人的鼻子上装,装不上去啊。可是那东西也丢不掉,大家已经当老祖宗宣传这么多年了,怎么办呢?加个帽子,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今天要实现的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谈共产主义呢?因为社会主义是早期的,是初期的共产主义。所以现在要求的是小康社会,整个的国家计划都是小康计划。为什么不谈大同计划呢?因为我们现在务实,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今天只谈小康计划,能够做到小康计划,大家能够人人有衣穿、有饭吃、有温饱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谈这些世界大同的大道理是好高骛远。

所以有人说李敖是一个国家论者、国家主义论者、民族主义论者,不谈这些主义。对不对?对。为什么不谈世界主义呢?那个是好高骛远。美国有这种人啊,宣布放弃美国国籍,变成个世界公民,好不好?好;理想高不高?高。最后怎么样?没饭吃。什么原因呢?这个世界还无法接受没有国家作后面撑腰的一个个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变得富国强兵的原因,因为只有以民族为单位,以国家为单位发展,我们才有支撑点。没有了这些,没有了国家这个单位,没有了民族这个单位,我们进入这个理想的世界,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到处被排挤。
第2个回答  2006-09-09
记者:一直以来,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北京故宫是有宫无物,很多宝贝都在台北故宫里,因为虽然我们故宫博物院公布了150万件国宝,馆藏数量之巨但游客们觉得没看见多少。这是为什么?

李文儒:李敖来的时候我们带他转转看了一些展览,他忏悔自己原来说故宫只有瓤没有壳的话,他亲眼所见后说故宫好东西太多了。所有人都说故宫没有好东西,来故宫什么

都看不到,其实是误差和一种思维上的错位。我们有种说法叫“一宫两院”,就是说虽然北京、台北都有故宫博物院,但紫禁城只有一个,在北京。老百姓有这种说法我们也知道,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三个原因。第一,台北就是一个博物馆,博物馆干什么,就是展示东西,任何一个人到那里就是为了看东西的。而到北京故宫来的人,第一想法是来看皇帝住的地方。展示的东西再多,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看这些东西,有不少游客到故宫只有两个小时,那能看什么?院子都看不完。第二,我们的展示区域的确少,真正辟出做展示空间的是珍宝馆和钟表馆,像个展厅。而且故宫150万件文物每年展示出来的不到1万件,以这个对比,当然大家不满意了。第三,我们实事求是地讲,故宫博物院首先是座宫殿,没有足够的符合这些文物级别要求的展出空间。

记者:现在故宫和央视合作拍摄这个纪录片,观众可以在电视里看全那些故宫最珍贵的文物了吧?李文儒:是这样的,不过这个纪录片所展示的也只是很零星的东西。事实上,我们现在配合故宫博物院的大修也正逐步改善条件,增加展览区域,很多殿堂的修缮计划已经把展览的事宜考虑进去了,哪些外部空间可以用于展览的我们在大修时都有具体规划。

记者:是指那些原来没开放过的区域吗?

李文儒:对,有些是,比如武英殿,从门外边到院子里都有很大空间办展,多年来从没开放过,这次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试点。经过这次维修后,午门上也在搞展览,这将是永久性的展览区域。而且虽然里面已经是个很完备的展厅了,大概有800平方米的面积,但从外面看依旧保留了它的建筑原貌。还有,今后如果东西院落都修好的话,3000平方米都可以办展,加上午门,我们这三个点每个点每季度搞一个展览,全年就会有12个展览,不停地轮流展览故宫和故宫以外的东西,到时候观众还会说故宫没东西可看吗?记者:那么预计大修后可以开放的区域将会增加多少呢?

李文儒:现在游客可以参观的区域大概占故宫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维修以后逐步扩大开放,到2008年可以开放到二分之一,到全面维修结束时可以开放到三分之二。

记者:那么今后文物参展的数量可以增加到多少呢?

李文儒:肯定会增加,但以150万件总藏品为基数,那还是少,故宫的藏品谁也看不全,我也没都看过,而且我敢保证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把故宫的藏品都看全了的,这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逐步扩大展出的范围,故宫每年有十几个展览在世界各地展出,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一些行馆进行展览。现在和央视合拍的这部纪录片也可以算我们组织一次特殊的影视展览。因为把展品拿到国外办展也很费力,而且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事实上故宫里的一些孤品或者其他一些有特殊经历的东西是绝对不能动,更不能拿出故宫的。

记者:这么说,这次拍摄纪录片,故宫方面也是把和中央电视台的合作当成自己的业务工作喽?

李文儒:当然,我们从前期策划就参与了,全力支持协助。但具体到拍摄时,他们的好多拍摄方案还是被我们否了,比如他们机位的摆放,他们有时候看下雪了,想马上拍雪景,不行,审批是要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的,不是任何人点头就可以的。我们一定要对文物有100%的把握。就算这样,故宫的人还是觉得让他们这么翻来覆去地拍故宫,动作是不是太大了。

记者:从一个故宫人的角度来讲,希望这个纪录片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李文儒:给公众了解故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让无论对故宫多深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还有它应该不光是反映故宫几百年来的历史,还应包含这个社会发展的历史,包含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明清两代是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四分之一历史发生的地方,这段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文明史最后的积淀和浓缩。这是一种很沉重的文化使命和对历史的敬畏。

记者:您对这部片子的前12集精华版成片是否满意呢?

李文儒:你可以想象,故宫让我们面对的是太漫长的历史,太丰厚的文物积淀,太辉煌灿烂的文明。一个纪录片要把这些东西充分地表现,肯定不是能完全表达出来的,现在所努力的是表达到什么程度。虽然也有遗憾,但到目前为止它的确是以往任何一部记录故宫的纪录片都比不上的。我希望任何人看到这部片子后确实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