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年前一场战争

如题所述

121年前的一场战争

1900年5月28日至1901年9月7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几乎与此同时,一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布尔战争在非洲爆发。 (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这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战争,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的历史。

一个逐渐唤醒病态沉睡的雄狮,一个逐渐沉没世界霸主大不列颠。

为什么可以说英国沉没了?最直观的具体例子就是钱。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令国耻。这份条约给清政府带来了新高的白银4.5亿两。经过几十年的赔款,到了民国时代,中国一共赔了6.532亿两。这6.532亿两加上之前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南京条约2100万两,北京条约1600万两,北京特约50万两,烟台条约20万两,伊犁条约580万两,藏印条约是五十万两。 《马关条约》白银2.3亿两。

清政府赔款总额约为白银9.263亿两。

那么英国为布尔战争付出了多少代价呢?

答案是2.2亿英镑!

2.2亿英镑换成了白银。按照当时的习俗,一两银子可以换三先令,一镑等于二十先令,就是14.65亿两白银。

总之,英国人用14.65亿两白银打了一场资源战争,掏空了自己的遗产。

这种情况与阿富汗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的美国何其相似。

因为相似,战后各国的经历也很相似(120年的轮回)

一:布尔战争前的英国背景。

布尔战争是一场重塑大英帝国的战争,也是值得在世界历史上写专书的一件大事。

在这场战争之前,英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即使是德国和美国这样的后起之秀也从未低估过大英帝国。

可谁能想到,这样的大英帝国,竟然遭到了弱小的布尔人的严惩。

从此英国人都是王小二过年,年年不如年年!

那么战前英国人的真实背景是什么?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

布尔战争爆发于1890年代。当时的大英帝国还是天空霸主,只是衰落逐渐明显。这种衰退的最大表现是产业空心化和产业体系落后。

与美国、德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相比,英国存在诸多问题。

这问题集中在,英国机械工业整体更新换代慢,对外贸易热衷于贸易保护。更新换代慢,让英国工业产值不断被德国日本超越,热衷贸易保护,让英国人依旧可以躺赚。

当年的英国和今日的美国真就是一模一样。

(英国工业开始滞后)

作为后发国家代表的美国,在1890年这个节点上,工业指标中最重要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英国,成了世界第一,同样在后方追赶的还有德国。

美国和德国的追赶,让英国渐渐力有不逮,德国、美国甚至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也让英国惶恐不已,特别是和德国的海军扩军竞赛更是让英国财政负担加重。

国力日衰的英国,在这样的世界变局前,对于殖民地的控制渐渐减弱,世界大国的组团结盟局势,也让英国曾经引以为傲的光荣孤立政策成了一个伪命题。

可以说,在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在工业实力上的优势正在减弱。虽然其政治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它也在考虑是否与强国结盟,以维持其岌岌可危的超级大国地位。

(德国的崛起改变了欧洲)

二:布尔人并不是孤军奋战。

国际关系的格局往往是从来不打一场,多是集体对抗。哪怕表面上是一对一的厮杀,背后也总会有别有用心的支持者。 看似势单力孤的布尔人,其实背后有不少金主。

这无数的恩人,都与布尔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布尔人,即南非白人,是殖民时代移民到南非的德国人和荷兰移民的后裔。由于这一出生的血缘关系,布尔人与监视南非的大英帝国关系十分恶劣。

背后有德国的支持,让布尔人有了对抗英国的底气。

随后南非发现金矿,使对抗愈演愈烈,大量英国资本随着金矿的投资涌入南非。让别人赚钱,自己吃灰。布尔人当然不服,所以布尔人决定用铁路的垄断权来换取荷兰和德国的支持。贸易特权支持和保持独立!再说了,荷兰和德国是血脉相通的,比起廉价的英国强多了!

于是在布尔人的蓄意引导下,长期刺探殖民地的德军开始进入南非。

布尔人在可以与英国抗衡的德国的帮助下,延续了与英国抗衡的传统。

(威廉二世)

三:布尔人反抗,德国上当。

1876年,英国人趁德兰士瓦骚乱之机,趁乱占领了德兰士瓦首府比勒陀利亚,激起了布尔人的愤怒。

四年后的1880年,布尔人突袭英军,击毙英军80余人,仅伤亡一人,俘虏多人。战争开始后,英国人和布尔人连续打了很多仗。

英国人因此节节败退,不得不与布尔人签订契约,承认德兰士瓦的独立。

然而,这种脆弱的平衡在德国势力扩张后逐渐失去平衡。深感不满的英国人决定实施封锁并孤立德兰士瓦。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无非是这个可恶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影响了英国的殖民计划。

英国制定了内外兼备的计划,利用约翰内斯堡暴动配合英军,企图一举摧毁德兰士瓦的自治权,将其置于大英帝国的殖民控制之下。

为此,英国人在约翰内斯堡内部设立了一支秘密部队,与从外面招募的雇佣兵合作,希望能一举成功。谁能想到,这场暴乱的时间点没有协调好,内鬼耽误了进攻,狂妄的佣兵指挥官詹姆森狂妄地率领800名佣兵前往德兰士瓦,却惨败而归!

背信弃义的英国人,让德兰士瓦人民愤怒了。

远在德国的威廉二世认为这是干涉南非的好机会,立即向英国发出挑衅性的电报,称:德兰士瓦只靠一己之力解决了武装冲突问题,不求助于对盟友,袭击土匪。

德国人用文字游戏戏弄英国,这也让大英帝国颜面尽失。

目的其实是结盟对抗英国。可惜法国不愿与死敌德国并驾齐驱,而奥匈帝国更需要英国不愿与德国结盟。

(英国和布尔冲突持续)

威廉二世的计划失败了,英国与布尔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新上任的英国开普敦总督米尔纳急于解决布尔问题。他不顾殖民大臣张伯伦的劝阻,以波尔警察杀死醉酒的英国锅炉工为借口,引发了骚乱和外交纠纷。

英国趁势开战,左派筹划备战,右派开始忽悠德国人和法国人。

在英国民众说要满足德国殖民地的要求,将葡萄牙殖民地瓜分给德国的忽悠下,诱使威廉二世放弃支持德兰士瓦。然后英国用同样的语气告诉法国人,只要法国不干涉,法国就会得到中非的一部分。它还通过与俄罗斯就中国铁路签订条约获得俄罗斯的理解。

德、法、俄这三个有能力干涉布尔战争的国家选择了袖手旁观,让英国终于有信心对付布尔人。

(强大的英国海军)

四:英国沦为笑柄。

国际形势的变化让布尔人寄希望于外国干涉的希望可能落空,无奈的布尔人只能选择与英国谈判。

但是,英国要求布尔人承认英国的宗主权,布尔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如果我们不能同意怎么办?我只能战斗!自以为有胜算的英国,在战前制造了很多舆论,为了长久和平说了很多布尔人破坏和平的言论,踏上了征程。 

在远征之前,大英帝国认为这场战争只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带着一千万镑的军费,他兴冲冲地出发了。

欧洲无数国家,看到英国人欺负布尔人,也来了兴趣,派出不少记者随军报道。

接着,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战斗狠狠地打了英国人一记耳光。虚弱的布尔人没有选择坚守。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在1899 年10 月12 日的塔拉纳战役中,布尔人以150 人伤亡为代价杀死了500 名英军。不久之后,即10 月28 日,布尔人在莫德尔河战役中杀死并打伤了483 名英国人。在12月10日的风暴堡战役中,布尔人击败英军,俘虏英军近700人。

接二连三的失利,让英国人的脸上挂不住了!

(都是军人的布尔人)

在12月15日的科伦索战役中,英国人集结了22000人的军队,希望一举击败布尔人的主力!

面对2.2万英军,只有4500人的布尔人毫不畏惧。以29人伤亡为代价,击毙英军143人,击伤英军1002人,阻击英军援军。英国军队陷入了恐慌。

这一系列的战斗在欧洲媒体上进行了直播,无数欧洲国家看到了英国的尴尬。我们不禁想,大英帝国在劫难逃,几万人打不过几万人。

五:英国人使用新式武器,布尔人打游击战。

战局不利,让英国成为欧洲大陆的笑柄!

深感惭愧的英国人决定,战前换将,换将之后,也换装备。玛克辛机枪、阿姆斯特朗野战炮、李-恩菲尔德步枪等一大批新装备被送往驻南非的英军。

换了霰弹枪换了枪的英军,终于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

换了霰弹枪换了枪的英军,终于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现代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英国人不仅在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还在战场上使用了电话、电报等新技术。野外通讯让无数欧洲国家睁大了眼睛看着。英军终于挽回了战场的颓势,先后攻破了布隆方丹、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等要地。

(英国陆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1900 年9 月1 日,顽强的德兰士瓦被并入英国。看起来吞并已经完成,但英国人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正如美国成功占领阿富汗却陷入游击战一样,一百多年前的布尔人选择用游击战继续与英国周旋。

无数布尔人化身游击队,他分布在广袤的南非大地上。他们通过攻击英军后勤、轰炸铁路、拔电线、切断电话线,对小股英军进行分割包围和突袭。

激流勇进的游击战让英国人胆战心惊,无处不在的危险让英国人心存疑虑。

1902年3月,英国中将梅图安被俘,震惊了整个英国朝野。暴怒的英国人大规模增兵,并不断增加驻军人数,以至于英军在南非的驻军人数高达45万人。

45万人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小南非的英军将近一半。世界霸主,身处战火泥潭的南非,引起了无数国家的极大兴趣。一般战争,全民皆兵,游击战争,各种作战新战术新方法成为很多人研究的课题。

阿富汗游击队今天使用的这些招数,可以说是当年布尔人战术的延续。

(布尔战争)

六:英国用三光政策,终于赢得战争。

游击队的泛滥成灾,让英国人狼狈不堪,也让他们越发的疯狂。

为了应对游击队的威胁,英国绅士们撕下虚伪的面纱,开始扫荡布尔人的村庄,把所有的村庄和城市都烧光了,能看到的物资都烧光了。扫荡周围十里以内。

英国人还大肆修建集中营,将能找到的布尔妇女和儿童全部囚禁起来,歼灭游击队的群众基础。一轮又一轮的三灯政策,双方都疲惫不堪。 1902年5月,两派开始和谈,布尔战争结束。

结尾:

为了征服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布尔人,英国人发动了一场历时三年多、投入超过40万人的大规模战争。以2.2万人伤亡为代价,取得了惨烈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大英帝国花费了2.2亿英镑,比以往所有的殖民战争都要多。影响很大,结果也不好!在战后的和平条约中,顽强的布尔人赢得了政治和经济利益,甚至还得到了英国人30万英镑的重建家园补偿金。

英国人妥协了,选择了软政策,开了不好的先例。南非联邦成立,随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以同样的方式成立。

可以说,布尔战争为大英帝国的解体埋下了伏笔。看完英国121年前的故事,真是二甲子(120年)翻天覆地。

在二甲子年前的世界上,中国被迫签署了《辛丑条约》,同时爆发的布尔战争也为霸主英国的没落埋下了伏笔。两年后的世界,美国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却未能打赢阿富汗战争,灰溜溜地撤退。

这种相似的经历,几乎相同的时代背景,难道不是缘分吗?

大国轮回,百年一梦,两个甲子看似很长,实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

一个领先了很久的国家,因为一个小睡就落后了几百年,又过了一百年才真正清醒过来。这就是轮回,也是宿命,更是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