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分别是指什么

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分别是指什么

  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6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十三部儒家经典。经汉、唐、宋形成。它们是:《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公羊传》)、《春秋毂梁传》(《觳梁传》)、《春秋左氏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
  《公羊传》、《觳梁传》、《左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