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歌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饮酒·其四》

魏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译文: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4、《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5、《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02
《中秋思绪》
【夕阳匆匆潘正伟】
半生漂异乡,远眺九鼎山。
山后是乡关,本人原姓潘。
又到中秋日,暗怨日落迟。
明月升起时,天下共思亲。
“半生漂异乡,远眺九鼎山。”从诗中头两句,诗人便点明了自己身在异乡,“半生”,形容时间很长了,诗人对家乡非常思念,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于是便只能望一望远远矗立、高耸入云的九鼎山,那是家乡的山啊。
“山后是乡关,本人原姓潘。”为什么看山?山的那一边是诗人的家乡啊,而且,诗人还进一步说明,诗人姓潘,更加凸显出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地眷恋,尽管回不去家乡、见不到亲人,但谁又能忘记自己的家乡、忘记自己的亲人呢?家乡的一事一物比什么都亲,诚如诗人所说的“月亮最是故乡明,阴晴圆缺永伴行”那样一种感情。
“又到中秋日,暗怨日落迟。”寥寥数语,表明了时刻,中秋节到了,回不去家乡,就希望天快一点黑,太阳快一点落山,希望明月快一点升起来,因为,月亮升起时啊,月光既照亮我心,也照亮家乡、照亮亲人,月亮代表赤子心,了却诗人心头无限的思念,“暗怨”一词更是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驾驭功底,切切深情,跃然纸上,用词之精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月升起时,天下共思亲。”这八个字,提纲举领,把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把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个人思念,一下子变成了天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全天下身在异乡过中秋节的炎黄子孙的一种共同情怀。
至此,《中秋思绪》已不是一个人的思绪,而是天下人的思绪,《中秋思绪》这篇作品,已经不是诗人夕阳匆匆潘正伟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天下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寻根追梦的一曲千秋绝唱!在这个星球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便会有“明月升起时,天下共思亲”的天下情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