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历史是什么?

如题所述

常州古称是延陵、毗陵、晋陵、兰陵等等。

1、延陵

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季札于延陵。常州从此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古称延陵,源于“绵延的丘陵”。常州城郊虽属水乡平野,但南、西、北的境内外,小丘相连。东周时,称延陵邑。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建延陵县,这一地名沿用至公元前206年。

2、毗陵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延陵县为毗陵县,“毗”意为相连,与“延”意相近。公元9年,王莽改为毗坛县。公元25年,复改为毗陵县。三国东吴时234年,置毗陵与农校尉,辖管今武进、丹阳、丹徒等地。晋太康二年(281年)改为毗陵郡。管辖范围又扩大至今无锡、江阴等地。

3、晋陵

晋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名毗,为避讳,永嘉五年(311年)将毗陵郡改名为晋陵郡。晋陵郡管辖范围最大时,包括今常武地区、无锡、常熟、江阴、丹阳、丹徒等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全国废郡,置州于常熟县,因县名为常州,后因常熟县归入苏州,逐移常州治所于晋陵县。晋陵县的地名一直用至1357年。时城内分属晋陵,武进两县。将晋陵县改名京临。

4、兰陵

西晋末年,黄河流域地区混战,大量北方居民南迁。时山东兰陵县的部分居民移居常州地区。318年,侨立南兰陵郡于武进县境内,并侨置兰陵县。南兰陵后因出过齐,梁两朝皇帝而闻名。

502年,梁武帝废除侨置郡县,独保留兰陵郡县名,将南东海郡改为兰陵郡。包括丹徒、武进等县。558年复为东海郡。620年,以原来兰陵县地置武进县。

常州简介:

常州,简称“常”,别称龙城,江苏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文化旅游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苏锡常都市圈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438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州市常住人口为5278121人。

常州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腹地,东与无锡相邻,西与南京、镇江接壤,南与无锡、宣城交界。常州位于长江下游平原,兼有高沙平原和山丘湖圩,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自此,常州历朝均为郡、州、路、府治所,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