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落款怎么写

如果在落款中有了姓名,那还能不能再用印章了?
一般的落款格式是什么?如果简洁一点的话可不可以:农历正月初四某某书。
我只有一个印章,可不可以啊?(我看到好多很的书法作品都有好多印章。。。)

书法落款

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先有初步的认识,假以时日熟能生巧,发扬光大。

落款格式内容:

除主文以外的文字都可视作款书。一般落款可分为上款和下款,上款(书于书

法作品右上方)、下款(书于书法作品左下方),而在书写上又可分为单款或

双款。单款单指下款而言,双款包含上、下款。上款是谓书法作品上题识赠与

对象(例:自行兄雅正)或书法作品内容出处(例:录杜甫诗客至一首)、岁

时(例:甲子年申月等。);下款是谓书法作品上题识书家祖籍(例:延陵、

台湾等。)、姓名字号(例:清华、肇钦等。)、岁时(例:甲子年申月

等。)、年龄(例:九二老人或九十有二等。)、书写地点(例:桃城、静心

雅筑等。)、书法作品主文题目或感触(例:书此文以纪念母亲之伟大

等。)、书法作品内容出处(例:录杜甫诗客至一首)、释文(例: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等。)、、等等。落款字数多者可称长款,落款字数少者可

称短款,可依书法作品整体做不同变化应用,但不宜偏离书法作品主题内容。

但有几点须注意到,一般在年龄上都是书有所成,或有声望,或年高古稀之

人,才会落有年龄款;个人以为年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落有年

龄款为宜。当然书者在人生每个阶段,如逢年值三十、四十、五十等等,亦是

可以落年龄款无妨。

落款字体

落款的字体须与主文和谐,有几方面须特别注意到。

其一书法作品落款字体,一般不可大於主文字体(碑志、尺牍、官样文书等除

外),过大则喧宾夺主,过小则格局小气,比主文较小、适当为宜。小楷作品

的落款字体大小则与主文字体一样。字体大小并不是绝对,宜以和谐为首。

其二落款所用的字体与主文字体是否恰当,也必须注意到。搭配不当反而造成

书法作品的败笔。一般要注意到「文古款今」、「文正款活」,从整体而言,

使用行书、行草落款或与主文字体一致,较被普遍性使用。如主文楷书,则以

楷书、行楷、行书、行草等落款为宜;如主文行书,则以行书、行草等落款为

宜;如主文草书,则以行草、草书等落款为宜;如主文篆书,则以行书、行草

等落款为宜;如主文隶书,则以楷书、行楷、行书、行草等落款为宜。

当然落款字体与主文字体相同,亦是可行。但一般对於篆文在落款时,都会以

楷书或行楷将内容标明,以利观赏者能清楚内容,毕竟有些字体年代久远且现

代已较少用,一般人可能比较无法去了解书写内容。

其三落款字数多寡也是一个重点,落款字数少易虚、字数多易实,实虚不协调

易造成松散或密挤。书家可依篇幅实际做适当调整,使落款字体虚而不散,实

而不挤。

其四落款字体风格须与主文字体相呼应、和谐为宜。如主文字体端正,而落款

字体过於放逸不拘会影响整个作品;相对,主文字体极为放逸,而落款字体过

於端正也会有不和谐之感。但有些作品如果主文字体端正,落款字体轻松活

泼,但不逾矩,如同儿童对父母之撒娇,也是一幅佳作的呈现。

落款位置

落款书写位置可依「意在款先」或「意在款后」。意在款先是先布好落款书写

位置,但其缺点是主文易受影响而放不开;意在款后是待主文书写完成再决定

落款书写位置,其缺点是主文有时将整个幅面占用,而使落款不易发挥。因此

如何拿定,端赖书家经验及当时书写内容、纸张大小、、等,各种情况而定。

但须以整体和谐为宜。

书法作品落款纪时方式与方法

现代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中,落款大都会记载书写时间,但有些现代前卫派

则有不落书写时间的情形。近代书法家纪年有采用公元纪年方式,如「二千零

四年二月焦义珺书于遵义静心雅筑」等。除了公元纪年方式,大部份书法家还

使用传统干支纪年方式,因为传统书法比较讲究纪时方法,因其占落款极重要

性,干支纪年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一种纪年方式。

西元纪年方式有几点须注意到,一般纪时只用年或年月,如:「二千零四年焦义

珺书于遵义静心雅筑」或「二千零四年二月焦义珺于遵义静心雅筑」;比

较少用到日,除一些特别纪念日或特别需要可加上,如:「二千零四年二月八

日焦义珺书于遵义静心雅筑」等。而使用西元记年方式,须避免将二千零四年

二月八日变成2004年2月8日,以书法作品而言似较不美观。传统落款

在古代及传统书法家一般采用干支纪年方式,以天干地支相组合。天干是甲、

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也称十干。地支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也称十二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可

依序排列成六十组,从甲子至癸亥代表六十年,一般称为六十花甲子。如:

「壬午年花月焦义珺书於静心雅筑」等。而在年月之前,也有加上岁在、岁

次,如:「岁在壬午年花月焦义珺书於静心雅筑」等。

季节与月份以农历为主。春季是指正月、二月、三月;夏季是指四月、五月、

六月;秋季是指七月、八月、九月;冬季是指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每一季

中的三个月,可依孟、仲、季相次。如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

称季秋,其他三季亦同。

每季的第一个月也可以依初、早、首、始、新、上、肇、开、、等,如:初

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上冬、、等等;第二个月可依中、正、

半、、等,如:春半、春中、正冬、、等等;第三个月可依晚、末、暮、、

等,如:晚春、末秋、暮冬、、等等;每季的末月又称杪月,源出【礼记】。

三月称杪春、六月称杪夏、九月称杪秋、十二月称杪冬。

月和日的雅称都有来历。一般而言,依渊源可分几类:、上古典籍、农历节

气、民俗节日、文学典古、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等。

以下是月日代称之整理:

一月: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四月: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五月: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八月: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九月: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十月:孟冬、亥月、阳月、应钟、初冬、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十二月: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每月一日至十日:上旬、上浣、上瀚、上澣

每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中旬、中浣、中瀚、中澣

每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下旬、下浣、下瀚、下澣

每月初一:朔、旦、额;每月十五日:望;每月最末一日:晦

其他:元旦(元月一日)、元宵(元月十五日)、端午(五月五日)、中元

(七月十五日)、中秋(八月十五日)清明、冬至、七夕、重阳、除夕等等。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

雪、冬至、小寒、大寒。

落款题款用语

上款:雅正、雅属、教正、清赏、博鉴、正之、赐正、清品、惠存、清玩、、

等等。

下款:敬书、临、题、书、节临、学书、试笔、撰题、拙书、、等等。

铃印

“一般书画家,差不多都有一些自用的印章,有姓名印、斋馆印、别号印、里氏
印、诗词印、吉语印或启事印等,这些印如果用的不得当,不但不能为书画增色,且可招致笑谈,所以用印不可不慎。

古人用印都有法度,凡晚辈或属下致书於尊长的,都用姓名印,平辈相交用字印,尊长与晚辈方可用道号印。用於诗文书画,如仅用一印,则用姓名印;如用两印,则姓名印在上、字印在下;用三四印,则姓名印第一、字印第二、道号印第三、斋馆印第四。因为先有姓名,再有字、号、斋馆,所以不能先后倒置。

用印时,如用两方印,古法是白文与白文合用、朱文与朱文合用,近世则朱白文合用,普通为白文印在上、朱文印在下,有名有字,即为对章。在画幅中用印时,尤需注意印之距离与高低,如写七言的对联,下联落款宜在第三字与第四字间,而用印则应视款字的大小而定,若印为一寸大小,用两方印时,两方印相距应一寸左右,过远过近均不甚雅。如写一帧单条,则落款必须在主文左下方,但不可太靠下方,不然,与主文平脚,则印无法钤盖,即使留有一印之空白,将印钤盖其上,亦必不适宜。书画落款固然重要,而钤印则视款之高低而定,如落款不小心,过於低落,可以把印钤在姓名左边,使艳红的颜色,衬於黧黑之中,便可反俗为雅。

印之大小,总以较款字稍小为合度,若大於款书,则有喧宾夺主之势;又有联珠印,刻二小印,中有距离而印身相连,若倒凹字形,可用於扇箑及小形书画。此事虽无定法,但多看古人书画,即可了然於心。

书画上用的闲章多为诗文印、斋馆印,方的、长的、自然形的都有,长方的或椭圆的以及自然形的,可以作为「引首章」用。所谓引首,用於书幅开始或画幅题字的起首第一字或第一二字之间,视幅度的长短、印章的大小稍有高低,但总在开首部份。诗词文句印、斋馆印、吉语印乃至肖形印,不论方的、圆的、自然形的,如果形状较大,均可以用於书件的右下角、画件的左右下角,谓之「押角章」。押角必须书画件的角落有空白之余地,衬上一方红色印章,使之更为生色,但钤盖的位置不可太低,低则有局促之感,应离书画件之边角有适当距离,视印之大小与书画件大小而定。个别欣赏印章是一种艺术品;配合书画的印章又是另一种深刻的情味。颜色的对比、空间的安排,酝酿著隽永可感的美,「篆刻艺术」就这样把美感的层次,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中国画自宋代开始,有少数画家在画面不醒目的角落上落款或钤印。
元代文人画盛行时,文人有意展露他们的书艺与文章,因此在落款后还加上相关的题记或诗文,并且书写在画面相当明显的位置上,落款题字遂与绘画形成了新的结合关系。而画家的钤印,也从此时开始成为惯例,在诗书画之外,又融入了印章艺术,使中国绘画含蕴了更丰富的艺术性。
在书画作品上的印章,有引首章,押角章、姓名印,骑缝章,收藏鉴赏章之分,其各有所司,别具功能说明如下:
书画用印形状及种类,姓名章:方形印、圆形印。闲章:长形印、椭形印、自然形印。

引首章

1.使用:长形印、椭形印、自然形印。钤盖在作品上首的印章。
2.内容:斋名、籍贯、吉语格言、肖形。

押角章
1.使用:书件用较小型闲章画件用较大型方形印,钤盖於作品下部或署款的印章。
2.内容:诗句、格言、斋名。

姓名章
1.使用:方形印、圆形印。
2.内容:姓名、字印、道号印、斋名。

收藏印(鉴藏印)

1. 用於书画的鉴赏的印章。

2. 某某收藏、某某秘、某某过目、某某鉴赏等。

3. 皇帝则只用年号,如宋徽宗用【大观】。

其他

1.斋舘别号印:在自己的居住地方另取斋馆别号,以为自我的专属空间。将斋馆别号刻入印章,则称为「斋馆印」。「斋馆印」约开始於唐代(西元618--907)李泌的〔端居室〕一印。其后宋元明时代的文人则有广泛使用现象,如米芾有〔宝晋斋〕、赵孟頫有〔松雪斋〕等。

2.臣妾印:古代【臣】是男子谦称【妾】是女子谦称。

3.朱白文相间印:朱白文各一半的印。

4.肖形印:象形印,如狩猎、牛耕、歌舞、鼓琴、动物。

5.四灵印:文字外饰以龙虎凤龟(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形像

6.吉语印:战国时殉葬多用吉语印,是闲章的先河。

7.花押印:宋元明清各代都有,以姓名画成符号代替文字入印。

虽然用印有通则,但是也有一些收藏家喜欢在古画上盖印,表示此画为我所有,尤其是乾隆,在故宫很多画中都曾被他盖印。

一个印章似乎不足............
以上供参考希望能接受........

参考资料:靜心雅築、王北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7

落款印章分为名印、斋馆印、闲章、肖形章、引首章等。根据需要使用。款字钤印注意点有:印章的大小,一般小于款字的大小,印章太大显得笨,而与款字不称,太小则重量不够。其次是位置,这要根据作品的不白来决定,总的来说,有的作品只要一方印就行了,不要画蛇添足地钤两三方,作品需要多两方印时,也不能少,钤印位置、大小处理的恰到好处,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配合不当,就会影响与破坏作品章法的完整性。(节选自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先生的《书法艺术》一书

  落款格式,一幅作品是否完美,最重要的就是落款上,一定要认真去“写”,根据作品布白的需要,该落长款的就落长款,(如岁次庚寅正月于**斋 ***书)如果位置没有了,就只落个名字的穷款就行了,甚至可以不落款,盖印即可

第2个回答  2010-02-17
有了姓名也可以有印章的 书法作品中都是有姓名有印章的 如果印章是全名 落款的时候可以写笔名 昵称
落款的格式 可以是 农历年号 时间 姓名 书 如:庚寅年 初春(也可以写正月初四)某某书
这种是比较简单的落款方式 再简单一点 可以把时间省掉 但是不能不要年份只写正月初四 如果你还想更简单 直接写名字也是可以的
写书法的人有两种印章 一种是闲章(起首章)一种是名章 比如我有三个印章 一个闲章 两个名章(姓 名分开,也有人是在一起的)你那一个印章我想应该是个名章吧 如果是书法用的印章 那当然可以印 但是如果是街上那些刻公章的人给你刻的 那最好不要用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会笑你不专业的
嘻嘻~~一点经验~ 希望对你有用 ~~~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第一个问题 当然能
第二个问题 主要看你的布局,一般在作品的左边中间稍靠下一些
还有,你想简洁一些也可以。但要注意落款要与作品协调 (总不能作品字一堆,落款只有几个字或是横幅上写一堆吧)
印章一个就够(我也只用一个)。
说明一下一些书法作品有好多印章是因为每一个收藏者都盖一个,所以就多了。其实原作品上应该只有一到两个
顺便提一下,下印章时应注意:印章在作品最后一行字上边,应与落款在同一直线上,在落款下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2-17
1、能用,不用也行!看你自己的喜好!
2、例如:今年正月,可以写的庚寅年元月多少日,谁在哪创作的,最后盖章!
3、你有一个就用一个吧,人家那是闲章,有寓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