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种很不常见 不为人熟知的乐器 什么都可以 要具有独特魅力 可以演奏12平均律音阶

请赋予图片或者相关资料 一定要很少人知道才可以 古国民乐器 宫廷乐器最佳 急求!
古琴太为人熟知了~~~而且它的音律有局限性 ~谢谢你 麻烦再帮忙找一下。。。。百度百科有记载的基本都要PASS
竖琴是古典音乐 交响乐团必备的乐器之一 不为人熟知吗?
陶笛是中国的民乐 熟知度不小
编钟也是古典音乐 和交响乐团的配器法中的乐器之一。。。

请各位有点诚心 就算找不到 当让我看到诚心我也会给分 如果真的是想糊弄一下 那我宁可口经验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以琴头饰有凤首而得名。清朝称之为“总稿机”。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音色柔润。隋唐两代曾用于天竺乐和骠国乐中,民间较少流传使用。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制作凤首箜篌,并将其用于民族乐队中。

  早在公元4世纪的东晋之初,凤首箜篌就已由印度随天竺乐传入我国。《隋书·音乐志》中有:“《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346-354),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 即其乐焉。……乐器有凤首箜篌……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晋人曹毗在《箜篌赋》中曾描绘道:“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旧唐书·音乐志》说:“后其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四百多年以后,到了中唐时期,又从骠国(今缅甸)传入凤首箜篌。那是唐德宗李适在位(780—804)的唐贞元十七年(8012), 骠国王太子舒难陀率领三十五名艺术家,途经南诏来到唐都长安进献骠国乐舞,他们带来了22件乐器,其中就有凤首箜篌两件。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骠国乐》纪其献乐盛况,他在诗中写道:“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新唐书》“骠国乐”条载:“有凤首箜篌二;其一长二尺,腹广七寸。凤首及项长二尺五寸。面饰皮 , 弦一十有四,项有轸,凤首外向;其一项有绦,轸有鼍首。”杜佑《通典》云:“凤首箜篌,颈有轸。”宋朝陈旸《乐书》,也载有凤首箜篌并附有其图。明代以后失传。清代史籍称“总稿机”,《大清会典图》有:“总稿机,缅甸乐器,十三弦。”并有附图。

  凤首箜篌缅语称Saung-Gauk(桑柯),为弯曲的竖琴之意。也称缅甸竖琴或弯琴。是起源于古代缅甸的一种弹弦乐器,后流传东南亚一带。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婆罗浮屠浮雕中,在我国敦煌和榆林石窟的佛教壁画中,都能见到这种古老的乐器图像。它的琴身恰似一叶小舟,加之向上弯曲的琴颈,犹如一张多弦的猎弓。船形共鸣箱用质地坚硬沉重的木料掏空制成,琴箱长60厘米~80厘米,以68厘米长的最为多见。其上蒙有一块窄而长的鹿皮(染为红色),皮面中央置有一个条形木板,它起着上系琴弦、并将琴弦振动下传到皮面的双重作用。琴首雕成菩提树叶形,象征纯洁的白玉兰。琴弦另一端用红丝绳拴于弯曲的琴颈上,并有红丝穗下垂,上下移动拴弦的丝绳,可以调节音高。“项有轸”、“项有绦”、“颈有轸”即指此而言。最早的桑柯,只张有五至七条藤丝弦,流行于南部山区;公元8世纪前后,桑柯增为十三或十四弦,用于宫廷音乐;当代常用的桑柯为十三弦或十六弦。演奏时坐姿,将琴置于特制的琴架或木凳上,双手抱弹,左、右手拇指、食指均可弹拨琴弦发音。十三弦桑柯的常用定 弦为:c、e、f、g、b、c1、e1、f1、g1、b1、c2、d2、f2。压紧琴弦一端可使弦音升高,以得到所需的音。可演奏单音、双音、三音、颤音和波音等,止音则用手掌或中指。桑柯是缅甸具有代表性的弦鸣乐器,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架外表华丽的凤首箜篌,它与《新唐书》《通典》《乐书》和《大清会典图》所载及附图完全相同。琴体用硬木制成,全长96厘米、高86厘米。共鸣箱呈船形,长68厘米、宽16厘米、高17厘米,在腹腔上面盖有一 块中间掏空的桐木面板,中空处蒙以蛇皮。皮面中央置一条形木板,琴弦下端穿系于该板弦孔。琴弦上端穿过琴颈弦孔,用黄丝绳拴在弯曲的琴颈上,下垂有黄色丝穗。张有13弦,琴弦采用两种粗细的丝弦和肠衣弦。通体髹浅棕色漆,其上描绘粉红色荷花、深绿色荷叶等花卉纹饰。制作工艺精湛,外观堂皇富丽,堪称缅甸传世珍品。但制作和传入年代不详。原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藏品。1958年程先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186件古今民族乐器,全部无偿捐献国家,其中就有这架凤首箜篌。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是当时颇具名望的器乐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师的集中地,他们为了弘扬悠久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曾制成一套古今民族乐器,共有143件,其中有一件是根据《大清会典图》的记载和图像制作并定名的总稿机。乐会创办人郑觐文(1872—1935)和制作师缪金林、罗松泉等人,在制作这件凤首箜篌时做了一些改进,他们加粗了弯曲的琴颈,并将琴颈下端掏空、与琴箱相通,扩大了共鸣腔的有效容积,使音量得以增大。大同乐会的民族乐队曾将这架凤首箜篌用于乐队合奏。但因历年战火或其它原因,这些乐器都未能流传至今,只留有乐器照片传世。1981年,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试制成功单排弦转调凤首箜篌。这个厂曾参考了他们保存的大同乐会乐器照片,这架转调凤首箜篌就是依照总稿机的样式设计制造的,已用于民族乐队中。

  凤首箜篌

  长87厘米,高91.5厘米

  1961年2月缅甸联邦政府总理吴努赠毛泽东。

  凤首箜篌是缅甸古乐器的一种,远在千余年前就已传入我国,在敦煌千佛洞壁画中,绘有凤首一弦琴,一天女抱而坐弹,似此种乐器。近年来华访问演出的缅甸文艺团体,其乐器就有凤首箜篌,古乐相承,至今不断。 这件箜篌,是在优质的木胎上,涂上金漆,在闪耀着金色宝光的舟形琴盘上,伸着一条孔雀细颈般的弯弯的琴首,优雅自然,上面像鼓满的风帆一样,张起14条琴弦,演奏者用指尖弹出梦乡一般的幽雅琴曲。该乐器造型优美,色彩华丽,工艺精湛,作为高贵的礼品,既展示了缅甸艺人的高超技艺,又意味着中缅友谊源远流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6

古琴,类似古筝,但还是不一样!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详细的介绍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10374.html?wtp=tt

第2个回答  2010-02-18

竖琴呗,我就在学,不为人熟知,又有魅力,总之我挺喜欢的

第3个回答  2010-02-16
陶笛,或者很古老的埙,也可以选择巴乌或者葫芦丝,前面两个现在学的人很少了,对于你要没有局限性的乐器……还要很少有人知道的……这样的乐器我可以跟你说没有,很少有人知道的乐器就是因为它的音度不多,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我建议你学学这4个,自学都行,非常简单,而且很好听~
第4个回答  2010-03-04
没有这样的乐器

乐器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的欣赏演奏水平进步的。所有能适应以上要求的才可以发展演变而保存下来。

也就是说,所有符合以上要求的乐器都是广为人知的。
所有不广为人知的都是有较大缺陷,或不符合音乐发展要求
更不要说12平均律这种源自西方的率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