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短句

如题所述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范文1

观看了《长安三万里》之后,真是让我深受震撼呀!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爱饮酒作诗。有气势奔放的诗人——高适。高适:704年-765年,与岑参并称“高岑”。气势奔放,奋发进取、蓬勃向上、雄健。

我最最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安禄山起兵造反,使唐朝发生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那时老百姓们真是赶驴的赶驴、逃跑的逃跑,黄鹤楼、王孙公子的府苑宅……都被夷为平地。

那时的高适便英勇地开始偷偷反击,最后高适趁机把安禄的营帐团团围住,先放一把大火将他们的帐篷点着了,又将一大堆雪从高处往下扔,而且还连同一棵棵又大又粗的树干一起滚下去,把安禄山的军队打得毫无反手之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

穿越千年的历史,让我好像看到了当时长安的'繁华、黄鹤楼的高大、李白的洒脱,高适的英勇、王维的高冷……“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电影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自豪、热血以及感动。……真想回到大唐看一看。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范文2

《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视角讲述的,把高适从年少到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的经历讲的淋漓尽致。文中还出现了很多的诗人如高适、李白、王昌龄、杜甫、孟浩然……其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李白了!因为李白有个爱好,那就是喝完酒之后必须要写一首诗。而且这首诗还非常有气势,让人啧啧称奇。

在李白的诗中,我最喜欢他写的《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首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高适的`眼里,重心是“材”和“有用”可在李白,重心是“天生”和“必”。

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派的诗人,而高适却是豪放派的诗人。虽然这两个派听起来大差不差,可实际却有一些不同。豪放派是一种风格,是指作家作品思想艺术的特定总特点,是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的形象显现。浪漫主义则是作家创作时再现与表现生活理想的特定原则与方法,其内容比豪放的风格要广泛得多。

电影看似是借高适之口,来写李白的一生;但实际上是借李白的沉浮来写高适的一生。悠悠千载,高适的确成了求的功名的诗人,而李白却成为了被更多人记住的人。正如高适最后说的,李白,还是李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2
以下是《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短句:
1. 这部电视剧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唐代长安的繁荣和多彩生活。
2. 剧中的爱情、友情、亲情故事感人至深,让人回味无穷。
3. 演员们的表演都十分出色,特别是主演们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
4. 导演用镜头巧妙地捕捉到了古代长安的美丽和特色,令人陶醉。
5. 这部剧不仅令人沉浸在宏伟的历史画卷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6.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历史剧,让人更深入地了解了唐代长安这个古老都城的壮丽。
这些短句可以用来表达你对《长安三万里》的观后感和印象。
第2个回答  2023-09-16
长安三万里,历史璀璨。
流传千年,文化辉煌。
美景如画,心旷神怡。
古人智慧,令人敬仰。
壮丽庙宇,庄严肃穆。
文明繁荣,古都气息。
感慨万千,身临其境。
修身齐家,国泰民安。
长安三万里,情景动人。
留下回忆,永远难忘。
历史长河,永恒流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