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祀的作用意义目的

如题所述

在中国古代,祭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活动,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左传》中明确提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尽管春秋至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小国不断被吞并,保卫边防被视为国家的重要事务,但祭祀天地神灵被视为国家的头等大事,甚至置于戎之前,这表明祭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古代的祭祀活动作为国家的典章制度,在历朝历代都得以保留。历代史书方志都专门记载祭祀盛典和有关事项,包括祭祀的风俗和灵验记录,以及祭祀的规矩。祭祀活动伴随着中华民俗,历经了漫长的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人类文明的大部分时期。中国文化创造了无数神灵,同时也创造了与之沟通的仪式和规矩。祭祀首先考虑神灵的位置,即确定祭祀对象所在的方位。古代将神灵的所在分为天上、地下、天地之间三个大方位。天帝和天上的自然神位于天上,土地神灵位于地下,这是确定祭祀方式的先决条件。由于天高难以上达,祭祀天上诸神是最难办的事情,但天上的神灵对人类关系很大,因此对天空神灵的崇拜不可或缺。自夏、商时代开始,历代帝王都将祭天、祭地、祭五谷、祭祖先作为隆重的祭祀。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这些祭祀仪式也不断变化。例如,明朝初年因建都南京,在钟山之南建国丘,在冬至日祭天,并同时祭祀风云雷雨。明朝迁都北京后,在南郊建祭天之坛,即今北京的天坛。祭天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中国古代尊师重道,习惯上把师同天地祖先君王相提并论,称为天地君亲师。无论哪行哪业,欺师灭祖都被视为最严重的罪名。供奉祖师按时祭祀,也是中国古代百行百业共同奉行的规矩。中国自古重视文教,供子弟读书是父母的心愿。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孔子成为最有影响的先师。历代皇帝对孔子追赠各种封号,祭祀孔子成为汉唐以来共守的大典。与天地祭祀不同的是,祭祀孔子是朝野共守的礼节。孔庙遍及各州府县,连最简陋的乡村私塾也有孔子画像牌位,入学童稚要拜孔子。朝廷的祭祀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祭祀仪式越来越隆重。清朝将祭孔作为第一等的重典,由皇帝亲自主祭。孔庙中的主建筑大成殿比故宫太和殿矮三砖,汉白玉栏杆环绕,10根龙柱精美超过北京皇宫的龙柱。皇帝来曲阜孔庙时,10根龙柱都用黄绸包起来,免得引起皇帝的妒忌。历史上,汉高祖、唐玄宗、宋仁宗、康熙、乾隆等11位皇帝,共19次来曲阜孔庙祭祀孔子,并亲自跪拜叩首。由于篇幅关系,我仅举出祭天和祭孔两个例子。在所有的仪式和规矩中,唯独不能出现红色,这是否值得我们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