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分别是( )

如题所述

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分别是复古论,虚无论。

1、复古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持这种态度的人把传统文化视为铁板一块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他们看不到传统文化的“糟粕性”“封建性”和“局限性”。

主张用中国传统文化“代替”社会主义新文化,用所谓“新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仅不利于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会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

2、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这种思潮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传统性”贬得一无是处,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主张“要反传统”,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性问题上,我们一定要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的四个维度

1、修身之道:以君子为理想人格

传统道德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培养“君子”。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强调能够做到君子就相当于做到圣人了。在此基础上,儒家指出君子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家庭道德:以孝悌为核心伦理

在传统宗法制度下,家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宗族社会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国同构”模式。中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就是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3、社会道德:以仁义为基本规范

“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亦是道德实践的根本原则。其外向性是“爱人”,将自己对亲人的爱扩充开来,形成对天下人的大爱。孔子曰:“泛爱众,而亲仁。”又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4、政治道德:以天下为己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政治理想是“治平”。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孔子一生以兴仁治平为己任。传统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怀,激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自我融入高远的人生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