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八思巴根据()创造了八思巴文,都是拼音文字。

如题所述

元朝起初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八思巴根据【西藏文和梵文】创造了八思巴文,都是拼音文字。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

八思巴所创制的“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

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后,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因此虽然元廷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拼写一切语言"(也确曾用八思巴文译写过一些书籍,还拼写过汉语,藏语等)。

但民间还是用汉字,所以,八思巴文最终还是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元代主要流通纸币,铸钱比其它朝代都少,且多以汉文钱为主,但也用八思巴文铸过有限的几种钱币。

计有世祖至元年间“至元通宝”,成宗元贞和大德年间的“元贞通宝”和“大德通宝”,武宗至大年间的“大元通宝”等几种。这些铸币的钱文读法均为“顺读”,且除较厚大的"大元通宝"当十钱存世尚多外,其余均很稀见。

当时忽必烈委托八思巴创造八思巴文,可能是由于当时蒙古人所使用的文字源自回鹘人,而非蒙古人原创的,这样的字母不能很好地表达蒙古语语音。1352年,是该文字最后用来写作的可考年份,当然,这样的文字在后期仍然偶尔被使用,如刻在印章及寺庙碑文上作装饰之用。如今也偶尔可见一些蒙古企业用八思巴文作为名字。

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但我们今天仍能在各种八思巴文钱币及其它元代文物上见到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