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都初几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过年时,人们通常在正月初一、初五和初八放鞭炮。
1. 正月初一早上所燃放的爆竹被称为“开门爆竹”或“开门炮”。早期,这种做法是为了驱赶恶灵和邪气。后来,它象征着“开门大吉”和“开门有喜”。开门炮的燃放有特定的讲究,只放三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随意连续燃放。
2. 正月初五放的爆竹被称作“开市爆竹”,也称为“烧利市”。因为这一天被认为是财神爷的生日,商家们会在这一天开业,寓意着“新年发财”。古人会在这一天早起“接财神”,而财神又被称为“路头神”。民间信仰中,财神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是赵公明,人称“赵公元帅”,传说他双目失明,常骑着老虎为人们送福送财。因此,古人会尽早起床燃放爆竹,吸引财神的到来,哪家爆竹声最大,财神就先到哪家。
3. 古人还喜欢在初八这一天开业,因为初八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个“发日”,寓意着生意兴隆。因此,商家们会在这天燃放爆竹,以期望带来好运和财富。
过年燃放爆竹的传统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爆竹的起源原本是一种民俗现象,但它的广泛流行据说与唐代道士李畋有关。据《异闻录》记载,李畋通过在庭院中焚烧小竹筒里的硝石来驱赶恶鬼,从而使邻居的困扰得以解决。从记载来看,李畋的“爆竹”还是传统的焚烧方法,与现代的爆竹有很大的不同。关于他以小竹筒装硝石,用火点燃,以硝烟驱散瘴气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
过年燃放爆竹的风俗在唐代开始流行,唐代诗歌中有许多关于爆竹的描述。到了宋代,这一风俗更为普遍,宋代文人的记载也更加丰富。然而,当时流行的爆竹并不是由火药制成的,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燎竹”风俗,即烧真竹子,也称作爆竿。现代乡村烧“岁火”的传统,便是这一习俗的延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