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几年级

如题所述

水调歌头八年级。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八年级课文、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水调歌头的全称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别名是《水调歌头:中秋》。《水调歌头》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哥哥苏辙的,为了表达苏轼在中秋之夜对苏辙的思念。在诗中,“明月”是全诗的眼睛,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

其次,水调歌头此词是中秋名词,表达了对弟弟苏哲的无限怀念。词运用意象描写的手法,勾勒出一种天上明月,千里之外美人,孤傲悠远的境界氛围,体现了一个人独立被派到人间的情怀与历代神话传说的融合。在满月的时候,它渗透进了一种强烈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部与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伤之作。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

水调歌头的作者有关内容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父为苏洵,弟为苏辙, [88]  父子三人并称“三苏”。著有《东坡集》《东坡乐府》等。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对后代很有影响。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