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有哪些关于白露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写白露的

如题所述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白露的诗作,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后的半个月,昼夜温差大,夜间大气与水汽形成冷凝水,观其为白色,故名“白露”。
  白露的出现,代表着天气越来越凉,真是天凉好个秋了。夏天也真的渐行渐远,成了远远的背影了。
  一滴露水,凝聚着一个凉凉的秋天,却还并不至于寒冷,这时节悠凉怡人,白露这个词就透出无尽的诗情画意。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唐·杜甫《白露》
  白露一团团的,清晨马蹄经过,都看不清了。庭院里的石头和树木好像是连在一起的,船儿在江河中行驶。看鱼儿水中游,扬鞭时惊起了歇息的鸟儿。秋天的风景太美,幽深的小路更适宜探访啊。
  白露时节,秋意怡人,让人感觉分外舒适。
  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城。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
  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
  只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唐·姚合《秋夕遣怀》
  昨天夜里有了露水,转瞬间,只觉山城处处是秋天气息。西风吹着衣巾,响声清脆,虚掩的窗户下,诗人正侍弄着笔墨。临书写帖是因为喜欢前人的字迹,对美酒避而远之,是因为害怕酒后癫狂。诗人有什么心愿呢?不过是像麋鹿一样,悠悠然地过一生。
  天气凉了,夜露凝结,这是一个唯美的时节。
  大江白露下,秋气横沧浪。
  夜色不映水,微风忽吹裳。
  孤舟待明月,时闻兰杜香。
  ——明·高棅《衡江夕露》
  大江亦生了白露,浓浓的秋意笼罩在沧浪水上。夜色并不能吞没水波,微微的秋风吹动着衣裳。诗人所乘坐的这只船,在夜幕间显得有些孤单,又好像是在等待着明月的升起。时不时地,闻到了兰草和杜若的芬芳。香从何处来?这个秋夜静谧而安然,只身却不寂寞。
  江河上的秋天,更生凉意,更添诗意。
  白露消磨暑,丹枫点画秋。
  闲吟小山赋,归思大江流。
  世尽营三窟,人谁乐一丘。
  篷窗有佳致,月朗政风休。
  ——宋·罗与之《泛舟秋怀》
  白露已生,残暑渐褪,枫叶红了,点染得秋天如画。诗人闲来无事,吟着小山赋,归去的心思随着江水一同涌动。世事算尽,如那狡兔三窟,到头不过是一抔黄土,又何必呢?由船篷的窗户向外眺望,月色正明,没有一丝风。诗人的心情也是平静而淡泊的。
  白露时,夜间虽凉,白天却常常是明媚的天气。
  白露泠泠湿碧苔,昨宵无寐起徘徊。
  牵牛不向月中开。
  今早起迟缘睡好,上窗红日下空阶。
  牵牛开罢蝶飞来。
  ——近现代·顾随《浣溪沙·白露泠泠湿碧苔》
  白露打湿了青苔,昨天晚上迟迟未入睡,起来徘徊。牵牛花没有在月色里开。今早起得迟些,也终于睡好了,走出房门,只见红红的日头已在窗户上,走下空空的石阶,牵牛花虽开败了,却有蝴蝶悠悠飞着,也是不错的。
  有时候,早晚虽凉,白昼依然炎热,让人发愁。
  烈日照平野,狂风吹槁苗。
  皇天无一雨,白露只明朝。
  世路多艰险,人心恐动摇。
  愁来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宋·章甫《白露·烈日照平野》
  烈日照着大地,狂风吹着已干枯的禾苗。很久没有下雨了,明天就到了白露节。世间之路多凶险,人们如何能挺得住?难免焦虑无措。忧愁时只有饮酒,在无眠的夜晚打发时间,但愿白露能为大地带来一些滋润吧。
  白露天凉,也难免让人思绪重重,颇有感怀。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露水打湿了秋草,颜色发白。此时天高云淡,树叶在秋风中飘坠,诗人突然察觉自己已是两鬓白发!看见鸟儿准备过冬的食物不由惭愧,奈何自己的命运不过如易逝的蓬蒿。白露时节,田野里的庄稼纷纷成熟,农人们赶着收获,不分清晨黄昏地忙碌!也许忙碌更让人充实,当诗人感伤时,农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呢!
  离家在外,更怕秋天越来越深。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元·仇远《秋感·明朝交白露》
  明天就是白露节了,今天夜里阵阵秋风吹拂。在灯下倚靠着孤枕,篱笆外响着啁啾的虫声。梧桐叶落,一片寂静,贫困的人家被笼罩在浓浓的秋意里。旅人发觉秋天已过了一半,不由得心惊,炎热与清凉的交替太快了啊。
  最怕的,不是季节更替,天气寒凉,而是亲人离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兄皆离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更鼓阻隔了人们往来,边塞的秋天响起了一只雁的哀鸣。今晚就是白露节了,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有兄弟却都离散,没有家无法询问消息。家书常常不能抵达,更何况如今战事未休啊!
  白露点滴,落在秋夜里,继续这样下去,寒冷的清霜终会取代晶莹的白露。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唐·雍正《秋露》
  白露凝白,秋色昏暗,月色冷清,在更漏声中洒落。露水打湿了珍珠和金箔,落在玉盘般的荷叶上,却又很快消失。竹林微响,惊起了栖鸟,草丛里虫声啁啁。满园的景色,好像都像结霜了那般寒凉。
  白露,如此美的字眼,怎能不与爱情相关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先秦·无名氏《诗经.蒹葭》
  这是一幅无比美丽的秋日清晨画卷,大片的芦苇青青,露水变成了霜。男子心中热烈怀想的那位佳人,她在哪里,她就在那水的另一边啊!而映入眼帘的,只有芦苇、清霜,河水,佳人更加神秘,不见其踪迹。秋天,男子的思念却如春天一般生长,却又添了秋天的寂凉,让人情何以堪?甜蜜却又无尽苦恼。
  白露时,生机渐减,而有人却也独爱秋日之景。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唐·白居易《衰荷》
  经过风吹露寒,荷花将残未残,凉风吹拂,叶面初干。没有人喜欢这萧条的意境,但诗人却很喜欢,更是绕着衰残的荷莲观赏,也许比起夏天时的繁华,在他眼里,此时的清静空旷也别有一番滋味呢!
  白露,是秋天发来的又一张名片,夜间的滴滴露水,也许你并未看见,毕竟现在的我们,很少亲近自然了。但无论身在何处,一定能感觉得到,越来越凉的秋,夜间悄然生白露,白天时,只见天那么高,那么淡,仿佛是被露水好好地洗涤过,没有一丝尘埃,让人心静,又生欢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