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易杂记,第150节,卦气

如题所述

深入探索《易经》中的神秘卦气,我们踏入一段历法与易学交织的古老智慧。卦气,是易卦与天文历法的巧妙结合,揭示了年月更迭、四季轮回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早在《周易》之前,古人以十二辟卦诠释历法,每个卦代表一个月,象征着阴阳消长的循环。"辟"象征主导,这些卦便被命名为"消息卦",如《周易·临》中的“八月有凶”,即是指《临》卦在周历的十二月与《观》卦在殷历的八月形成吉凶对冲。

然而,古人的年周期为365天,十二辟卦无法完美匹配,于是易学家们拓宽思路,引入六十四卦的卦气体系。孟喜、焦赣、京房的"六日七分"法,将四季节气与六十四卦结合,每个卦爻对应一日,但仍存在剩余天数,通过巧妙分配解决了这个难题。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则以先天四正卦为中心,结合《序卦传》来确定卦气,成为内丹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宋邵雍的皇极卦气法则更进一步,运用先天六十四卦的方圆图,将卦气与节气紧密相连,通过复杂计算构建出“挂一图”。然而,这些不同的卦气理论间存在争议,黄宗羲指出它们各自独立,缺乏统一的理据,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批评说,卦气法虽多,但缺乏精确的天数对应,甚至有的卦直一日或四爻对应一天,这显示了卦气理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尽管卦气理论存在争议,黄宗羲的批评点出了关键问题。《系辞传》中的信息表明卦与历法的结合并不追求严格的一致性,但要完全吻合则过于苛求。杨雄对《中孚》卦义的解释虽有偏颇,但卦义本身仍有其价值。黄宗羲在多个领域造诣深厚,但在卦气法上却未能深入理解,这成为他研究《周易》的一大遗憾。

关于《临》卦的"八月有凶",历来有三种解读,但只有正确理解历法和卦辞的起源,才能揭示其真正含义。根据历法的演变,文王时代以殷历为准,因此八月对应的是《观》卦而非其他。这一判断基于对历史背景和历法变迁的深入理解,而非随意的推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