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字的拼音和组词

如题所述

蹄字的拼音和组词如下所示:

1、蹄子(tí zǐ):指动物的脚部,特指马、牛等有蹄类动物的脚。

2、蹄铁(tí tiě):指为马匹或牲畜装上的铁制蹄套,用以保护蹄部和提供牢固的踩踏支撑。

3、蹄兔(tí tù):又称“八哥兔”,是一种体形矮小、耳朵特别长的野兔。

4、蹄片(tí piàn):指在动物蹄部进行切割和处理后获得的一种薄片,常用于食品加工或中药材。

5、蹄髈(tí pǎi):指马或牛的大腿肌肉,也被用来指称人的腿部。

6、蹄膀子(tí bǎng zi):指牛的前腿肘部。

7、蹄钉(tí dīng):指为马蹄或牲畜蹄部钉上的铁钉,用以固定蹄铁和加强踏踩力度。

8、马蹄形(mǎ tí xíng):指类似马蹄的形状,比如月牙形物体。

9、踏蹄声(tà tí shēng):指动物行走时蹄部踩在地面所发出的声音。

10、蹄冷清(tí lěng qīng):比喻景气不佳或饭桌上的菜色少而单调。

11、马蹄图案(mǎ tí tú àn):指一种类似马蹄的图案,常见于陶瓷、玻璃、纺织品等装饰材料上。

12、蹄套(tí tào):指为马匹或牲畜装上的蹄部保护器,与蹄铁的作用类似。

13、蹄状花(tí zhuàng huā):指花瓣呈现马蹄形状的花卉,如紫斑马蹄菜等。

14、蹄疾步稳(tí jí bù wěn):形容人行走、工作等有力、有节奏、有条理、平稳不乱。

15、蹄浅鲜合(tí qiǎn xiān hé):指色泽浅黄、鲜嫩可口的牛肉菜品,常与鲜菇、豆腐等搭配烹制。

蹄的来源

蹄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在古代,人们通过图画来表现事物,其中包括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在象形文字中,蹄字的形状与动物的蹄部特征相似。

蹄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象征动物的头部的象形字豕,右边是表示足部的象形字止。合起来形成了蹄字,表示动物的脚部。

蹄字最早用来指代猪的脚或牛的脚,后来逐渐扩展为指马、狗等动物的脚部。动物的蹄部在古代农耕社会和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对蹄部进行了观察和描绘,并将其形态化为文字,形成了现代的蹄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