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是四国鼎立,为何罗贯中却只写魏蜀吴,被抹去的是哪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边陲,荒原,小城。一对逃难的父子,突然被请到郡守府,随后他们被不断掉下来的馅饼砸晕:儿子先是被保送给一位塞外名师学习文化,后来又给他娶了漂亮媳妇,最后还安排进郡守府当了官,职位虽然不高,但是保证了月月有粮钱……

这对父子为什么会被“馅饼”砸中?


原因是陪父逃难的儿子,与这位太守死去的儿子同名同姓,还是同年出生。睹活人思故人,太守自然而然就发生了“移情”。这名太守肯定想不到:20多年后,这个被“移情”的孩子自立为王,建立了与曹魏、蜀汉、东吴并列的政权。逃难父子名叫公孙延、公孙豹(后改名公孙度)。向他们扔馅饼的太守,是玄菟郡的公孙域。


1、一个平民的成长史


公孙延、公孙豹父子是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父子跑到天高皇帝远的玄菟郡避难。被公孙域“移情”后,公孙度从郡守小官吏做起,19年岁时又被馅饼砸中一次。

169年,东汉朝廷下诏,让各地推举人才。公孙域一通操作,上下打点,公孙度被顺利举荐担任了尚书郎,不久后又升任为冀州刺史,但“以谣言免”——因为遭受谣言攻击被罢免。

什么谣言?正史没有记载,野史中有一个说法,称公孙度出身卑微,能短短几年连升数级,“皆赖私于太守”。此处的“私”指什么?现无从考证,反正就是沾太守的光吧。也许是有人觉得公孙度升职太快,也许这种以权谋私太过明显,总之公孙度的升迁问题被搁置了下来。这一搁就是21年。


19岁少年熬成不惑中年。当然,也熬到时来运转!

190年,公孙度被朝廷任命为辽东太守。这次任命与公孙域无关,要归功于一个叫徐荣的人。当时,董卓已经入京掌控政权,徐荣在董卓手下任中郎将,他向董卓推荐了公孙度。


为什么扔馅饼的换成了徐荣?因为,他们是襄平老乡。就这么简单!


公孙度上任后,首先把襄平县令抓了起来,扔到街上命令人用鞭子活活打死;又把辽东豪绅田韶等人收押入监,找个理由杀掉了;还派人查抄100多大姓富豪的家产……


公孙度为什么这么干?


这是因为他的儿子公孙康曾在襄平县当差,受尽歧视。辽东郡豪门大族,一向瞧不起出身卑微的公孙度一家。受了21年的白眼、冷嘲热讽之后,公孙度可以出一口恶气了。从一介平民到二千石太守,公孙度完成人生的转变。


2、一个太守的成长史

一番杀伐,公孙度成了唯一的辽东大佬。放眼中原,他发现烽烟四起,“城门昼闭,路无行人”,群雄并立,有枪就是草头王。

公孙度认为自己该做点儿什么了。经过深思熟虑,他对亲信说:“汉室运数已尽,现在轮到我们商量下怎么当皇帝了。”

于是,公孙度组织起队伍东征高句丽,西讨乌丸,其“威行海外”——名声和威望震动海外。是“海外”而不是“海内外”,就是说公孙度把主要军事力量,用在中原地区之外,建立了一个远离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世外之地。不掺和中原打打杀杀,扎紧篱笆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就是公孙度打的如意算盘。


强大了就要称霸!不称霸怎么证明强大了呢?公孙度的野心不再是当一个太守。

他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分别任命一名太守,渡海攻占东莱,改设为营州刺史。公孙度的地盘,迅速在群雄中上升为最大


此时,汉室皇帝东奔西跑自顾不暇。公孙度也不再等待朝廷指示,给自己下了一道册封令,自领辽东侯、平州牧。他又想起当年逃难的老爹,追封——建义侯。


天子要定时祭祀天地。公孙度就找来古书,在襄平城依葫芦画瓢建了祭坛,出门时坐天子规格的銮驾,入府时戴着挂有9条玉串的帽子,卫士头戴旄帽,一如皇家羽林军。


不过,公孙度算没忘本,他还给汉高祖刘邦修建了宗庙。即:奉汉室为正朔。


虽然没有称帝,公孙度作派和待遇,已和天子完全一样。如此风光10年,公孙度收到一封信,发信人是在官渡之战中获胜的曹操。


曹操提出征召公孙度来自己阵营,给他的待遇是武威将军、永宁乡侯。曹操足够诚恳,公孙度也足够决绝,他对手下人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我都在辽东称王了,要永宁乡侯何用!

3、一个王国的成长史


公孙度是没有称帝的皇帝。


54岁时,他死了。204年,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位子。3年后,就上演了一出“杀袁献曹”的大戏。


207年,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亲征乌桓,白狼山下大破乌桓、袁尚的军队。单于苏仆延、袁尚和袁熙率千余名骑兵奔逃辽东。曹操没有趁胜追击,班师回朝,有人不解,曹操说公孙康会自动送来袁氏兄弟的人头。


事情发展,果然如曹操所料。


袁氏兄弟逃到辽东,商量着杀掉公孙康,占领辽东。公孙康也不含糊,他可不会扔馅饼,提前安排下精兵,把袁尚、袁熙抓住扔到地上。时值严冬,大地冰封,袁尚坐在地上连连叫苦,请求公孙康给加个席垫坐坐。


公孙康答复:“头颅且远行万里,要席何用?”——你俩的脑袋要远行万里送给曹丞相,还要席子干啥用?



次年,曹操收到公孙康送来的两颗人头。部下询问原由,曹操解释,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如果我们强攻,袁氏兄弟会和公孙康联手。反之,他们会自相残杀。


随后,曹操代行皇帝令,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说起来,公孙康也不简单,有其父风采。209年他出兵高句丽,攻陷都城,降服百姓。后因中原大批流民进入朝鲜半岛,公孙康划分了带方郡进行管辖……做完这一切,公孙康也死了。


谁来接着干?


当时,公孙康的2个儿子公孙晃、公孙渊还是小孩,没法理政。于是,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被推举为辽东太守。这个公孙恭有个难言之隐:因为生殖系统疾病被割成了阉人。勉强维持数年后,于228年被长大成人的公孙渊逼退并囚禁。


此时,中原地区早已形成三国鼎立。


公孙渊上台6年后,想搞个合纵连横。就以向东吴称臣为诱饵,提出两家联手对抗曹魏。孙权当然同意,派人携金带玉访问辽东。



见东吴大帝如此看重自己?公孙渊有些飘了,担心联合了东吴,曹魏会来讨伐自己,想毁约又想吞下送来的珍宝,就诱斩了东吴使臣,把他们的脑袋献给了曹魏。此时,正是魏明帝当政,他一看这必须得奖励啊,于是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辽东太守。


按理说,既然得罪了东吴,就死心踏地跟着曹魏吧。公孙渊却又担心被暗杀,面对前来发放任命书的曹魏使臣,他先让士兵包围使者的住地,又对使者恶语相加。


得知这一切的魏明帝如何能忍受?


于是,幽州刺史毋丘俭带兵前来征召公孙渊面见魏明帝。公孙渊知道坏事了,马上发兵攻打毋丘俭,毋丘俭败回。


东吴、曹魏都得罪了,蜀汉太远又联络不上,干脆自己干吧。公孙渊就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按天子标准设立了文武百官……公孙渊终于撕掉不称帝的面纱,正式宣布立国。尽管这只是走一个流程而已。


但在曹魏眼里,这是无法忍受的。魏明帝要下狠招了!



238年,司马懿奉命征讨公孙渊。公孙渊哪是司马懿的对手,辽隧一战曹魏声东击西,打胜后突然奔袭襄平,又半路设伏,痛击公孙渊的部队。并再次回攻辽隧,在城周围堆建土山,用可连续发射的强力弓弩,往城中发射石头。


2个月后,城中弹尽粮绝,“人相食”。公孙度手下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公孙渊全军溃败,他带着儿子和几百名亲信出逃,被司马懿率部追上全部斩杀。


辽隧城被攻陷后,燕国相国以下的官吏全被斩首,数千人血流成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尽归曹魏。


4、四国时代何以成三国鼎立


从公孙度算起,到公孙渊称帝13个月后被杀,公孙氏在辽东历时3代、50年,政权延续时间比蜀汉还长6年。


这样的一个政权,为何在《三国志》、《三国演义》中被忽视,以至于四国时代变成了人们常说的“三国鼎立”?其原因如下:



之一:公孙氏所建政权远离中原,处于传统中原王朝所说的“蛮夷之地”,因此在史家眼里,公孙氏创建的属于“割剧政权”,与三国无法相提并论。


之二:公孙氏阵营中既无耀眼的将星武士,又没有词章绚丽、口吐莲花的文臣士族,能在这段历史上留下点名头的,前有公孙度时代的太史慈(后来还投奔了东吴),后有亡国时代的卑衍、杨祚,仅此而已。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


之三:公孙氏3代人都缺乏君王气度,“残暴而不节”,比如公孙度得势后大肆斩杀豪门士族,连个小县令也不放过,原因只是因为发迹前,这些人瞧不起自己。有其父必有其子!公孙渊同样小肚鸡肠,没有一丝一毫问鼎中原的雄心,因此相继走向了灭亡。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三国志》、《三国演义》才选择忽视它,只是大书特书魏蜀吴。


不过,公孙政权的历史价值也并非一无是处。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国志》是如何评价公孙政权的:


渊祖父度初来临郡,承受荒残,开日月之光,建神武之略,聚乌合之民,扫地为业,威震耀于殊俗,德泽被于群生。辽土之不坏,实度是赖。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向不遭度,则郡早为丘墟,而民系于虏廷矣。


大意如下:公孙渊的祖上、其父亲公孙度刚任职辽东,就在荒凉残破之地上拓荒耕种,让人们拨云见日一般。又以神武之谋略,收聚流民,各安其业,洒扫廷堂,所建功业震动蛮邦,所施恩惠普及民众。辽东汉文化没有崩坏,确实是公孙度的功劳。孔子曾说“如果不是管仲,我将要披风左衽。”如果没有公孙度,辽东之地早就成了一片废墟,民众也会被收入蛮邦之国了。


这个评价,对公孙氏政权还是比较公道的。

第2个回答  2020-12-11
被抹去的公孙度在辽东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这个政权地处偏隅之地,和同时期的另外三国比起来不值一提,另外公孙度名声比较差,而且势力太弱没办法和其他三国形成鼎立的局面,所以一直不被承认为一个国家。
第3个回答  2020-12-10
被抹去的是燕国,它是东汉末年最先建立的国家,因为它非常弱小,所以何罗贯中只写魏、蜀、吴。
第4个回答  2020-12-11
东汉末年中原帝国势力强劲,三国时代就是指的是魏蜀吴,当然同时代还有其他的割据政权,比如东北的公孙渊,西南的孟获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