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初二学生,求一篇以“品”为话题的作文

如题所述

1.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领悟;执著于泉水的恬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而我,正是陷入在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环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奏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著,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浊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2.品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随着歌声的散入空气中,我不禁发现我已与黛玉在一起。

黛玉,你虽带有些任情,却是一个不会迷失自我的人。在那样的社会,封建主义的道德标准,封建主义所谓的正统文化,那时所谓的虚伪的道德规范,它们改变了宝钗,使她变得城府幽深,使她失去了对自己的幸福的追求,成为别人利益的牺牲品;它们改变了王熙凤,使她成为了一个趋类附势的人,成为权势者的开心果,卑微者的主宰者……,但它们没有改变你,你还是你,你不理会封建主义捍卫者的要求,毅然每天早起必拿着书看,完全不理会“女子无才就是德”这一句警术语,而且你看见《西厢记》的“词句警人,馀余满口”,就默默记诵完,全不曾考虑这不是封建阶级所认同的“正经书”。

黛玉,你是一个对理想执著的追求者。也许由于父母双亡,处于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也许由于身体的瘦弱,病魔的缠身;也许由于宝钗有一个与宝玉相类似的玉……,你也许会伤心,你也许会放弃去与宝玉相结合,但实际上,你没有放弃,没有放弃对你们纯洁爱情的追求,即使触犯了贾府统治者,触犯了封建主义的道德标准……

黛玉,在你葬花的时候,也许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多愁感的人,但我却认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那样冰冷的社会,你对生活是用情去对待,用心去体味。也许由于这样,你会感受到一些东西,而使自己不开心,但你却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黛玉,与你相伴,品读你,我受益匪浅,谢谢有你的陪伴。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故事虽悲,可是黛玉你却不悲,因为你的心活在我的心上。
3.品
有人把“品”看得很复杂,依我看,很简单.“品”,是嘴干的事。

“品茶”,“品酒”等等,这些跟“品”有关的,都能和嘴挂上钩。单从字形上讲,“品”就是一叠摞在一起的“口”。之所以选择三个“口”,大概是太少了不足以表意,太多了又写着麻烦,只有三个“口”恰到好处地指出“品”不是一张嘴就能干得了的事。

嘴生来便被赋予吃饭和说话两个最重要的功能。单从这一点讲,“品”就有两层意味,一与吃饭有关的品某样食品,二与说话有关的品某件事、品某个人。

品某样食品通常是个人的行为,大多时候体现为人的一种本能,而品某件事、品某个人则是大众是媒体的事了。“品人”、“品事”是由很多张嘴协作完成的事,无论是品一件事还是品一个人,都不可以是一张嘴说了算的。正因为如此,古代大多数帝王都很惧怕民众去“品人”、“品事”,会采取一定措施以使自己的臣民多吃饭少说话,因为他们认为饭吃多了可以干更多的活,而话说多了却会危及自己的统治。秦始皇时的禁止公共集会,就是统治者让民众多“品食”,少“品人”、“品事”的明证。“梵书坑儒”,则让这一做法走向了极致!中国专制社会的历史为什么会这么漫长,由此可窥见一斑了吧?

一件事怎么样,需要由公众来给予评价,只有经过很多人“品”过的结论才是可靠的、权威的。并不是说,某个领导的一句话、某个名人的一句妙论,就可以用来评定一件事的。当公众的意见发生分岐时,大多数人“品”出的结论往往是最可靠的。

同样,一个人怎么样,也不是由一两个人就能说得清的。品一个人怎样是须有很多人参与的,就像选一个好的村长也需要很多人来投票。在一个单位或团体,考察一个人的人品,应由该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来“品”,如果某个人人品不好,就是因为没有被足够数量有“品”的人认可而已。

我们所推崇的民主大概就是让更多的人有“品”的机会,甚至给每一张嘴有“品”的机会,然后遵循绝大多数人“品”出的结果去办事。“一言堂”要变成“众品堂”!言论自由,也就是要让人去自由地“品”!给每一张嘴“品”的机会是需要有足够勇气的,这就要看领导者的魄力了。有机会“品”的人,只要自己有“品”,会“品”,就可以品出或被品出一个较好的结果来。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成就真正的民族必须给每一个人“品”的机会,也只有给每一个人“品”的机会,才能真正地“品”出一件事的对错与一个人的好坏。此举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

一个民主的社会需要盛行“品”风。这年头风灾颇多,但不妨来股名叫“品”的台风。

[亮点透析]

文章从“品”的字形说起,然后分“品事”“品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着重谈民主问题,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作者先说古(以秦始皇为例,简要分析了中国专制社会之所以漫长的原因),后论今(站在时代的潮头,发出了变“一言堂”为“众品堂”的呼吁),反对专制,歌颂民主,体现了可贵的公民意识。倒数第二节的分析很有层次:首先,要给人以“品”的机会(宽松的社会环境);其次,“品”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自己要有品位,二是能作出正确的评判(良好的公民素质);最后,指出众人共“品”的好处是“成就真正的民族”“利国利民”。文章也有缺憾:最后一节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愿望,但不够有力,不如去掉。
加分哈! 好不容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1
问者你有时间抄楼上两篇还不如自己想来的快
第2个回答  2010-02-11
品读母爱
亲情,人间至情,母爱,人间至爱。充满母爱的日子里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它像一首悦耳的音乐,那动听的旋律流入心底的刹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

总以为母亲不爱我,总以为母爱实在遥不可及,好想投入母亲的怀抱,好想投入母亲的怀抱,好想再去寻找幼时的温暖,然而事事不一定如人所愿。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心里,母亲的形象总是那么令人可敬,但我的母亲总是像父亲一样严厉地对待我。我有时候甚至已忘却了“母爱”。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期中考试的试卷已经发了下来。看着那难以入目的成绩,我不敢回家,不敢正视母亲的脸。前些天,刚考完试,母亲问我怎么样?当时,我得意说:“没问题!”然而,母亲却对我说:“不要得意过早了,成绩还没出来呢?”我听了,很不高兴地走进房间,又一次被“冰冷”的母亲拒绝了。

谁知,我确实过早得意了,拿着试卷,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凛冽,小雪已经悄然而至,孤独、寒冷一齐向我袭来。看着别的同学的母亲在校门口的匆匆背影,我几乎哭了出来,然而一片雪花飘下来,冻住了我心里的热泪。

回到家,母亲就问我试卷是否发下来,我不作声,悄悄地把试卷放在背后,母亲发现了,连忙夺过试卷,“我知道,我知道,我下一次一定努力。”还没等母亲发话,我积压在内心的话就像爆发的火山,涌了出来。

不用说,之后肯定又是一顿痛骂。母爱又一次离我而去,向往母亲的慈爱在那天傍晚随雪一起融化了。

6点了,正在吃晚饭时,我无意打破了一只碗。“小心,小心,你总是这样马虎。”妈妈的火气还未消,再加上这件事,火气更加大了,随手还狠狠打了我。母爱,母爱,随着破碎的碗一起碎了。

那天晚上我躲在被窝里却始终感觉不到温暖。大概是8、9点时,母亲悄悄推开门进来了。于是我赶紧闭上眼。我清楚听见母亲的话:“孩子,每天这个时候,我都来看你,我不是故意埋藏起母爱,只是过于溺爱会不利于你的成长,请原谅我的不是,希望在梦中的你能听见。”刚说完,我的泪便流了下来,咝一声融化了心中的冰冷,不由自主地扑进了母亲的怀抱,刹那间,母子之间的爱凝成了坚固的城墙。永远连结母与子的心。

原来母爱是这么的伟大,却总隐藏在平凡的一举一动中,我们对母亲的不理解实则是使自己孤独的直接原因,母亲永远都在为子女操心,雪白的双鬓是最好的见证。母爱是无私的,更是值得珍惜的。她像涓涓细流,无一点杂质,给人太多的感动与温暖。
1、品味经典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迷失了对经典的关注。当高速公路在我们面前四通八达,很少有人还去想中世纪欧洲的鹅卵石小路;当摇滚乐充斥我们的耳膜,很少有人沉醉于古典音乐的轻灵中。

而我一直在崇尚、向往着那片美丽与永恒的古典芳草园:帕特农神庙的宏伟、罗马旧城里的街边咖啡馆、百老汇经久不衰的歌剧、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梁祝翩飞的蝴蝶……还有那些温馨、朴素而令人心动的文字。我愿用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经典,在默默中倾听历史的心跳,让自己的血液流淌得更加奔放。

品味经典,那繁华之外的空灵。当很多人在迪厅中伴着摇滚疯狂舞动的时候,月光凝结在我的记忆里,再也无法化掉,我只想在如水的月光中放飞自己的想象。贝多芬的月光曲静静地流淌,似乎在诉说一个悲伤的故事,钢琴家理查德莫利斯舞的手指带我划向从前。在清幽的月光中我看到琉森湖上的月色、朱丽叶明亮的眼睛。感受到了宁静、沉思、悲哀、信念,克制、疑虑、冲动、沉重,预感、犹豫、胆怯、超脱,温柔、嘲笑、满足、沸腾,不安,愤怒,幻觉,感情和理智的交织……氤氲之间,明月可掇,哀婉的《二泉映月》就这样从瞎子阿炳的指间流出。月光从石缝间汩汩流出,涤荡了世间的种种繁华,只留下月只留下静……

当李清照带着“人比黄花瘦”的容颜向我们走来,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喜欢宋词,喜欢那明快的韵律。“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隽永,绕耳不绝。喜欢宋词,喜欢那欲说还休,一咏三叹的似水柔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万般愁绪,万般滋味,无奈中,只有一任肝肠寸断。喜欢宋词,喜欢那雄浑壮阔和沉郁苍凉的爱国热情。从怒发冲冠的壮怀激烈到“一樽还酹江月”的千古豪情;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之誓,到“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铮铮铁骨,字字铿锵,句句雄壮,让每一个人都倍感激动。

品味经典,那梦想王国中的远行。

品味经典的文学作品,是灵魂的漫步、心灵的远足。我愿意做这样的远足,我爱这样的远行远胜于身体的远行。我喜欢于冥冥无声中用心倾听简爱与罗彻斯特的交流;我愿在滔滔大河上用心观看汤姆与吉姆曲折的冒险;我愿意在茫茫人海中用心灵体味 马内特 小姐与达尔纳先生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双城之恋;我更愿意在茫茫荒岛上与鲁滨逊举杯邀明月……是的,经典的文学犹如承载人类灵魂的马车,这旅行即使是最贫穷的人也可以享受。

品味经典,经典中有美丽的永恒,让我们在清幽的墨香中聆听古人的智慧;在经典中让心灵远行,我们在白纸黑字的世界中看到人性的伟大;品味经典,我们在清灵明净的梦幻中成长。 瀚海泛舟,经典为伴。朋友让我们一起品味经典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