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武将战前总要喝酒?

如题所述

酒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中也随处可见酒的影子。行兵打仗之前饮下一碗壮行酒,尤其是君王敬酒,是非常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的,在历史中类似的事例随处可见。酒文化或许多种多样,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酒与战争密不可分。在战争中,酒可以用来施计,也是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利用饮酒刺激过押送他们的秦朝将尉。

《陈涉世家》记载:“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

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这样,陈胜、吴广就在将尉酒醉的情况下,顺利地实现了打击少数、争取多数、夺取起义初步胜利的目的。

用酒犒赏将士,也常常比其他物品更有激励作用。传说西汉大将军霍去病在河西征战有功,受到汉武帝嘉奖,特地派人从长安送去一坛美酒。霍去病将御赐美酒倒在一眼泉水中,让全军将士取而共饮。后人为了纪念霍将军这一深得军心的行为,就把这眼泉水命名为酒泉。其实传说不一定就是历史事实,但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不仅是将军的英明,也有酒的功劳。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并“不好酒色”,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在大雪天里,他却巧妙地利用饮酒谈话的时机,抓住群众的心理,激发大家的斗志,成功地准备和发动了起义,这是他重视酒这一工具,并灵活加以运用的结果。待到起义胜利,“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又道出了酒在欢庆军事胜利中的作用。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下洛阳,俘获了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福王朱常洵,军中置酒祝捷。

在欢呼起义胜利和表示对敌人愤慨的情况下,将士们将朱身上的肉割下来,杂以鹿肉烹熟佐酒,称为“福禄酒”。“福禄”与“福(王)肉”谐音,表现了起义军将士对敌人的仇恨,加上酒的鼓动,大大激发了起义将士的战斗意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他们担心打仗自己很有可能会战死沙场,为自己感到忧愁,所以通过喝酒来解除自己的忧愁。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酒对于战斗时期是一种提神亢奋的一种精神力量,所以很多武将在临行前都要喝上一碗酒,以起到壮胆的效果。
第3个回答  2020-11-08
因为酒精使人兴奋,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在上阵杀敌时更加无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