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退休工资和职称有关系吗

如题所述

养老保险退休工资和职称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但是有一定的间接关系,因为在普通情况下有职称的人,他们能在自己工作期间获得比较高的岗位工资,也就是职称工资,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工资系数是比较高的。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自己所交纳的医保社保也就比较高。对于自己将来养老金的领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职称叫做职务名称,一般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现在使用职称最多的一般都是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划分工资等级的类别,就是按照职称的高低来定的。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大类。在机关事业岗位分一级到十三级。

国家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也实施了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职称较高的人发放的工资就高,每年的缴费基数也很高,养老待遇自然而然也就不低。但是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职称只会在职工在职的时候影响到工资及缴费基数,和最终的退休工资没有多少关系。基本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累计的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来确定的。

个人累计缴费的年限越高,那么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也就越高。养老金制度,是根据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和工龄年限来计算。退休金是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也是他们的合法收入,工龄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退休金的发放,职称的高低会间接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7

具有高级职称的,基本养老金和职称有关系。


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享受的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仅限于建立个人账户前参工者)。

1、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由于他们以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很少,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按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计算。以四川省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基本系数+增加系数)。


基本养老金的计算,一般与职称无关,但是,在部分省市,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劳动者,有倾斜政策。如在四川,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劳动者,增加计算系数0.1%。

在退休后,调整基本养老金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劳动者,一些年份也有倾斜政策。对中级以下职称的,基本养老金与职称无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关于201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5〕6号

五、经国家或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在退休前被单位聘用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按相应管理权限批准的高级政工师及劳动部门批准的高级技师,在按本通知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20元;退休前享受教授级同等待遇的高级工程师,经国家或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每人每月再增加220元。上述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后,低于2773元/月的,补足到2773元/月(不含退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 

川劳社发〔2006〕18号

五、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五十)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参加工作的企业职工(含其中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体参保人员),退休计发基本养老金时,除按《实施办法》规定算外,再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计算增发养老金。

可增发养老金的人员,按以下规定增发基本养老金:

4.企业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政工师、高级技师,退休时凭省级有关部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政工师也可凭国家有关部委、总公司)核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高级政工师资格证书、高级技师资格证书和在退休前仍被企业聘用并发给的聘用证书、聘用通知,按其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增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0.1%的养老金。

第2个回答  2019-04-20

没有影响。

养老金计算并不涉及到当事人职称,而是和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等有关。

《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是造福社会的需要,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

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

扩展资料:

中国养老金主要分为两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实行的不同制度,被舆论广泛称为养老“双轨制”,两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在中国已经持续20年。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两者之间待遇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已引起群众的不满,要求缩小差距、统一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老金

第3个回答  2019-08-27
养老保险退休金和职称是没有关系的,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的高低,但是部分人因为有技术职称而导致缴费基数比一般人高,但严格来讲,技术职称只是导致在职工资高的原因,而不和养老金产生直接的关系。

第一,现在养老金计算的增加项目中,已经取消了技术职称的增加项目。

在全面实行养老保险退休制度之前,技术职称对于增加养老金的确是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2014年之前退休的企业人员,当时规定在退休前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可作为养老金增加的项目之一,每月可增加200元左右的养老金,但是从2015年开始,全面取消了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增加养老金的政策,保留下来的只有独生子女补助、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

第二,按老办法退休的人员,职称对养老金的影响比较密切。

2014年10月之前,按照老办法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于是按照本人工作年限和本人退休前的月工资按比例享受退休金。在退休前如果有了技术职称,一旦聘用就会享受相应的职称工资,使自己每月的实际工资总额增加,因此在办理退休时,由于是按照实际工资的比例来享受退休金,所以在职时工资总额高的人,其退休金也就会比较高。

第三,对于缴纳养老保险办理退休的人员,技术职称发挥的是间接作用。

由于从2015年开始取消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在养老金计算中的加分项目后,养老金的计算体现在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上。所以在确定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时,都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如果单位聘用后,要多一个技术职称工资,这一块工资是需要计入缴费基数的,由于缴费基数高,导致每月个人缴纳部分金额也就比较高,在今后计算养老金时,平均缴费指数比较高,个人账户余额也比较高,养老金水平比没有技术职称人员就要高很多;但是如果评上了技术职称、单位没有聘用,只是取得了一个技术职称的资格证书,既不能获取相应的技术职称工资,退休时也不作为增加养老金的项目,所以这样的技术职称和养老金的增加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综上所述,从严格的意义上的来讲,缴纳养老保险办理退休时,技术职称和养老金的计算是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作为增加养老金的加分项目,但是如果在职时,被单位聘用了技术职务的,可增加在职时的工作总额,从而导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提高,所以在今后办理退休时老金也会水涨船高。
第4个回答  2019-08-27
有一定关系,职称一般与职级和工资挂钩,而缴费基数又与工资挂钩,一般讲有职称的工资比没职称的要高,因而社保缴费也要多些,所以退休工资就会高一些。另调整退休工资时也会适当向有高级职称的倾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