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

如题所述

1、该扶。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2、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3、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最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4、我们说,中华美德源远流传,难道历史上就没有过不尊老爱幼的现象嘛?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当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因为前进途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止步不前,议论纷纷。构造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相互信任。谢谢大家!

5、反方:老人摔倒不应该扶。

6、我国是一个崇尚道德、正义、文明的国家,面对老人跌倒,我们必须立即给予帮助,甚至不应当出现诸如“该不该”、“要不要”、“能不能”的争论。然而,如今,这样的问题却在我国社会上引发了热议,然而,如今,在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土之上,连续发生了多起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恶被颠倒的事件。当发扬道德成为了一种冒险,我们犹豫了,踌躇了,决定了,老人摔倒不应该扶,我们就是站在了道德的对立面吗?不是的!老人摔倒后不应该扶,是今时今日,我们得出的理性思考!

7、第一: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方支持老人摔倒不应该扶,并不是说老人摔倒要视而不见。扶在辞海中解释为“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将其理解为“扶起我们的传统道德”,况且道德也不是简简单单说“扶”就起的)。扶起摔倒老人只是一种帮助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却不是最佳的办法,为何这么说,我会在接下来的陈述中解释。我方支持老人摔倒后给予更恰当的帮助,比如拨打120,联系其家人,等待专业人士的援救。

8、第二:老人摔倒的原因很多,大致有下面几种常见的原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引起的中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的眩晕;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心绞痛急性发作,及癫痫发做等。同时老人骨质较为疏松,一旦摔倒易导致骨质,不当的搬动易造成二次损伤。对方辩友认为老人摔倒就应该搀扶,未免太太感情用事、太不尊重医学了。对方辩友可不要好心办坏事,害了老人啊!

9、第三:同时,老人摔到了不应该扶,不是我们不想给予帮助,有不敢的成分,不是我们道德上的退步,却与社会体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不敢搀扶跌倒老人,是一种淤积已久的“社会病”。对方辩友难道不知道江苏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广州梅州的林春绪案,江苏南通的殷红兵案?伴随着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彭宇案”、“许云鹤案”的法律判决更是让公众寒心!我们却并不想因噎废食,只是我们期待能有更健全的法制,能有更完善的保障去为行使正义保驾护航,而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做好自我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1
1、该扶。首先,摔倒的是老人,他不是青年人,更不是少年小伙子。自古至今以老为尊,在古代8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自由出入朝堂,在皇帝眼中有两种人必须毕恭毕敬,一是自己的父母,二是天下的老人。古代对老人的尊崇可见一斑。而现如今,老人摔倒了都不去扶,相对古代,这不是道德的沦丧又是什么?

2、其次,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一个人,有才无德培养使用,有德有才提拔使用,有才无德绝不录用!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何以治国平天下?

3、再次,父母和老师从小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实中小孩子帮助老人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小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成人?老人摔倒而不扶,一违父母之言,二违恩师之命。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朗朗乾坤,不尊不孝,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最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信任危机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样的一个节口上,我们该怎么做?任凭信任危机不断扩大而置若罔闻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还敢继续麻木不仁冷眼旁观呢?

4、我们说,中华美德源远流传,难道历史上就没有过不尊老爱幼的现象嘛?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当前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因为前进途中这么一个小小的绊脚石而止步不前,议论纷纷。构造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相互信任。谢谢大家!
第2个回答  2020-11-20
“该不该扶”这一话题早在年前就已经被媒体放大呈现在了大众的眼前:从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到徐老太事件。

  不可否认,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社会诚信问题,也在“帮”与“不帮”之间被无限放大。“扶跌倒的老人”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痛点。

(一)老人道德缺失

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再到今天的“扶起老太被逼自杀”案,如今社会已经进入“扶不起老太”的时代。

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好心扶起倒地的老太,反被诬告撞人,幸好有摄像头作证才得以还清白。一名电动车主途经汉口合作路与鄱阳街交会路口时,扶起一名摔倒的八旬婆婆时,反被婆婆诬赖,称是被电动车撞倒,幸亏民警多方调查才还车主清白。南京彭宇、天津许云鹤更是被认为好心扶人,反被诬撞人,付了真心,伤了善念,真是“一片真心付之东流”。视力和记忆都不太好的“老太们”,看不清好心人的善意,这让助人乐不起来。甚至,有人利用“被扶助”作为创收的渠道,更让社会“扶不得”。

  “老太们”让社会“扶不得”,法更让社会“扶不起”。彭宇的好心付出了4万元的代价,许云鹤的好心付出了10万元的代价。江苏南通长途汽车案在老太一句道歉、其儿子一面锦旗中落幕,电动车主只在民警调查后得以清白。好心人被推向弱势,以能证明清白为最终结局,好心人做好事没好报伤了善念,岂是诬陷好人的“老太们”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的?被污蔑的人性和人与人之间岌岌可危的诚信问题又该怎么去扶正?

  “老太们”的种种作为严重地冲击了这个社会的道德神经,这也让整个社会出现逆反现象。比如,对于老人倒地的现象,围观者增多,而伸出救助之手的人在减少。重庆南坪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约80岁的老翁摔倒在地,手足抽搐,无人敢扶,不少人提醒:不要扶,扶了要遭殃。甚至连法官都感慨,“扶不起,那得冒倾家荡产的危险”。

老人们的缺德让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发生退化,而社会对老人的危困处境漠然置之,这更让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恶化。两者相激相荡,最后结果就是社会道德的荡然无存,这当然是为整个社会所难以容忍的。问题是,该如何拯救这些道德沉沦的老人,如何挽救日益颓败的社会道德沦丧危机?

  难道真要如一些网友所说,对这些诬告者施以“敲诈勒索罪”以儆效尤?这些网友在文中义愤填膺,“不行!这件事绝不能就此算了!老人触犯了敲诈勒索罪,必须获得惩罚、以儆效尤!否则,这样的敲诈勒索必将方兴未艾、将会涌现更多胡搅蛮缠的老太,反正敲诈得手则有利可图、敲诈失手鸟事没有,忘恩负义之徒何乐而不为!”若果真如此,恐怕又是整个社会的另一层悲哀。

  还记得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吗?因为这个小品热议了一个社会问题,紧贴现实生活,广受观众们的喜爱。在小品末尾,演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结尾的一番话因为传递正能量,赢得了人们的掌声。

(二)道德建设需重建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这已成了一个道德标志,将检测我们的道德向上还是向下。扶不扶倒地老人,已到了道德的拐点,要让道德的拐点积极向上,我们不能站着观望,而是要行动起来。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热论。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连续被写入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关于上述中的问题,老人摔倒是否上前扶就关乎社会公德这个话题。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于这个社会,无论是谁在生活中难免都会碰到困难,都会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支持和帮助别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见到老人摔倒是否向上扶起来应该算是我们作为社会人的一个义务。

  关于“扶不扶”这个话题,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诚信。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中重要的规范之一。仁、义、礼、智、信,信居其一。主要体现在:其一,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它要求人们言与行的一致性,“言必信,行必果”,“人无信不立”。我们应该继承传统美德,并发扬光大。在步入了21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诚信仍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在,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诚信问题,如果人人做到诚信,就不会发生不敢扶老人这种尴尬的事情。

(三)榜样引领,让扶人者有保障

  扶,是人心所向;不扶,亦别有隐情。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出手。试想,如果不是民警,而是路人扶起老人,会不会演绎一场《扶不扶》?彭宇们的遭遇,也是所有人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随时面临沦为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助人、还能乐起来?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要让扶人者有底气、有保障。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榜样的引领。如不断涌现的“洋雷锋”;还有如“最美医生”丁欣,等等。这样的榜样多了,救人的焦虑就降低了,好的榜样可以给人做好事的勇气。那么做好事的人多了,整个的社会风气也将会相应提高到一个水平,那么此类的事件出现的频率也会越来越少。

  (四)树时代新风,“践行”敢扶精神

  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以后是否会不小心摔倒在路边。同时这也是一个良心问题,但是怎么扶是个技巧问题,比如找证人,很多时候不要好心办了坏事。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的美好。”

  “人倒了,必须得扶!”这本就不是选择题,更不该闹心。就如民警所言,“每个人都有父母,……谁都会去扶的”。没错!因为你扶起的不只是老人,还是人心和社会的道德良知。
第3个回答  2020-11-21
摔倒的老人当然应该扶,尊老爱幼是传统,但这些年的社会也有一些,扶起老人而被讹诈的现实情况,但就像沈腾和马丽的小品一样,该扶还是要扶,及时报警打120来救助老人就是了,你不扶,我不扶,人心就倒了。
第4个回答  2020-11-20
摔倒的老人肯定是应该扶的,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最好旁边还有一个见证人,以防被有些居心不良的人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