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

如题所述

我们先不去纠结快慢问题,来看这么一组关于古代里程度量数据。我们现在所称的“里”是沿用自唐代“里”,即“市里”,一市里为500米(唐代计量454.2米),这是自民国做出的统一规定。也就是说,八百里相当于40万米,即400公里。

试想,400公里!而古代不如现代,各方面条件都毫无现代化可言,而远行的交通工具,即使算上船,最快的依然是马匹。再来看看同为生物的马,马奔跑的时速是每小时20公里,最快时速每小时60公里。这样算来,马匹全速奔跑8个小时以内是可以达到一天400公里的。但是,作为生物,是不可能一刻不停地大幅度消耗体力的,所以才会有每小时20公里的数据。

而在唐代,军情急件都是不得有延误的,所以规定凡是情报传递都必须达到一天三百里的传输速度。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不至于造成延误。就诞生了驿站这样的功能性通讯点。在大唐时代,这样的驿站基本是设在官道,每隔20里一个,并且也都备有马匹。

驿站中也都有专门的“驿卒”在打杂伺候,如果有官差传递“飞马急递”时也好有人关照。而这样的驿站,在当时遍及全国,据《大唐六典》中记载,水驿、陆驿加起来总共有1639个,路线分布齐全、考究,都是考虑到最省时省程设立。而在这1639个驿站中工作打杂的驿卒、驿兵有两万多。

而照这样看来,那么多驿站,路线分布全国,每个驿站配马匹。当文书官差传递军情急件的时候,只要每隔20里稍作休息,然后赶往下一个驿站,如果马匹过劳随时换马,人也一样。这样打算的话,那么一天八百里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嘲笑古人,在那个时代有限的条件下,古人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大限度解决难题,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再者,虽然“八百里加急”更多的是形容事情紧急的用语。但是,在古代,律法严明,军情如果产生延误,那么传递官差是要受到很重的处罚的,所以,“八百里加急”完全是有可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4
所谓的800里加急,歇马不歇人,古时候每个驿站相隔二三十里,公差尽努力将自己送件的速度提到最快,在朝廷有紧急秘密文件要送的时候,才会采用800里加急这个速度。
第2个回答  2020-10-04
非常快,马不停歇的送信件。在需要传递重要的情报下才会使用。
第3个回答  2020-10-04
八百里加急是指每个驿站用快马不停歇传递军情等加急文件,快马不停奔驰,少说有八百里,多则日行千里,没有定数,都是达到极限。一般在边关告急或者聚众造反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