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儿》你看了有哪些感触?

如题所述

《大山的女儿》剧中一幅又一幅的感人画面,一个又一个亲切而朴实的面容,让我深有感触。

伴随着荧屏上“时代楷模”黄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历程的艺术再现,我感受着这位“大山的女儿”精神不断升华的轨迹,也为荧屏成功塑造了黄文秀这一艺术典型、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点赞。

剧情一:黄文秀带领几个人为单身汉黄元军家扫院子,整理屋子,还洗衣服被单。这一系列行为使黄元军深受感动认识到是黄文秀等人能尊重他的人格,思想发生了转变,从此由一个不干农活的脏兮兮的懒汉变成了衣着干净的勤快人。

剧情二:黄文秀通过耐心的思想交流,让一个整天喝酒犯迷糊的六叔又恢复到从前的状态,重新成为穿戴整齐、朝气蓬勃的升旗手。这个六叔后来从事养蜂而脱了贫。

剧情三:黄文秀通过做工作,转变了那个状告村干部、整天要低保的辛福祥的思想,并且在村妇女主任罗梦兰的大力协助下,为辛福祥解决了栽种烤烟的技术和销售难题,从而走上了致富道路。

剧情四:黄文秀帮助昌盛和丽凌夫妇成功申请了贷款,养起育肥猪,使他家也走进了脱贫行列。后来百坭村办起养猪合作社,带领数户农民脱了贫。黄文秀联系酿酒公司,帮助农战山岑福玉找壮家酒的销路,扩大了生产规模,岑福玉由一名农村妇女成为酒厂技术总监,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蝶变。

剧情五:黄文秀联系有关技术单位并在支书农战山鼎力支持下,保住了班华元的蜜桔树林。这年桔树结出了累累果实,黄文秀想方设法,利用多种渠道把丰收的桔子卖出去,使种桔的全体农户丰产又丰收。

黄文秀以她的人格魅力,逐渐征服了与她交往的所有人:在爷爷奶奶辈的眼里,黄文秀就是自家孙女;在大爷大娘的眼里,黄文秀就是邻家贤侄女;在同辈的哥哥姐姐的眼里,黄文秀就是本村小妹妹;在孩子的眼里,黄文秀就是亲戚家的好姑姑;在本村干部眼中,黄文秀就是非常对劲儿的好同事;在上级领导眼中,黄文秀又是一个有独立见解,有工作能力的基层好干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9

看完第一集,我就被剧情深深地吸引。剧中主要讲述的是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先进事迹。黄文秀,一副宽边眼镜,爱笑,她那乐观,朴实而又坚定的语言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

每晚,吃完饭,我都要出去走走,消消食,自从《大山的女儿》开播之后,我路也走得不安心,常是草草收兵。

开始我也以为,这是一部讴歌基层第一书记的剧作,会用一些衬托手法来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后来,我发现,不用任何衬托,她所做的事情足以感动我,她不愧是感动中国二O一九年度人物,我一集不落地看了,也落了不少的泪。

有一个场面相当感人。一连下了三四天的雨,枇杷熟透了,种植户都急疯了,冒雨上山摘枇杷,蒙昌龙也赶过去。蒙昌龙运枇杷的拖拉机翻了,接到电话,黄文秀带着村干部立即赶过去,蒙昌龙一见到黄文秀忍不住地哭了。他们一起,赶到果园,种植户正在摘枇杷,大家劝他们不要摘了,摘下来也运不出去,劝也劝不住。一个要摘,一个说不收,在种植户和昌龙嫂争执时,黄文秀果断地叫村干部通知各党小组长,动员全村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身体健康的村民自带箩筐背枇杷。电话打出了,没想到都可以来,黄主任激动地说,这在百坭村头一回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千多人,背着箩筐,冒着雨,翻山越岭,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看着长长的队伍,黄文秀说真像长征呵。三十万斤的枇杷,就是在黄文秀的号令下,靠着肩挑背扛送上车的。

看完电视,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还时常浮现在眼前,常令我感动不已。坐在电脑前,我想把我的感觉写下来,然而想写的话太多,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第2个回答  2022-07-29

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已完美收官,这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那抹百色大山里最美的朝霞,那朵脱贫战场上最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应该前程似锦,在繁华的城市里找寻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再次回到大山,回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致力于村民脱贫。她攻克一个个的难关,踏踏实实的做事,把百坭当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真心感动村民,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脱贫人员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一起奋斗,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实现了顺利脱贫。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为了保护大片橘树不被砍伐,她独自驱车数百里,找专家,寻技术,苦口婆心,诚恳请求。终于请来了市里的农学教授和他的学生团队,他们进村入园,修枝剪叶,并指导橘园管理,培训农民技术员。终于使一度险些被人砍伐的橘树,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春天。村上一部分贫困户也因此脱贫致富。村民们更加信任他们的文秀书记了。村班子成员之间也因此消除了误会,更加和谐团结了。

当初有人曾不止一次的问黄文秀为什么回村,她说,她出生在贫困的家乡,从小在父母艰难的扶养下上学成长,走出大山。她看惯了乡亲们饱受贫穷的煎熬。她说:“我回来就是要‘改变’的,要让贫困消除,让村子成为乡亲们的乐园”。文秀书记不仅这样说,更是一步一个脚印,风里雨里,不辞劳苦,一心一意地努力去做的。她帮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双应姐买回了榨油机,办起了榨油作坊。她还多次上门反复劝导,使年逾四十的光棍汉黄元军重新振作,并主动出门学技术,不仅找到了一份劳务工作,还成就了他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这部剧里有无数的角色,植树造林的三叔,为了村民而一直奋斗的村两委的每一个人,榨油、种枇杷、砂糖橘、烟草、酿酒、养鸭、养蜂、建立快递点、大家一起唱歌、升国旗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潸然泪下,即使相互之间有小矛盾的蒙昌龙和班华元,在暴雨来临之际枇杷需要交货运不出去时,所有能动员的人、以及其他村的第一书记都派人前来援助,上千的人徒步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长征路。脱贫道路不仅仅是每个干部,更是需要每个村民都团结起来,才能实现脱贫。

  

相信看过这部剧大结局的都会泪流满面,虽然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而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第3个回答  2022-07-29

“我想我们是见过面的,在卷子里,在笔锋下,在人世间。”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在文章里读过像黄文秀同志这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党员同志。

那时,这些名字似是冰冷的、陌生的,觉得伟大却没有更深刻的体会;如今,随着这部影片的播出,了解了黄文秀同志为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白坭村所做所构想的一切,情绪也跟随着真实的场景故事起伏跌宕,也从心眼里体会到了所有一线工作者的不容易,感受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背后是无数像黄文秀一般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同志,奉献一切乃至他们的生命而实现的。他们的名字,不应该再是几个冰冷的文字,不应该只留于文字中;他们的精神,值得被永远铭记,传承,发扬。

在剧中,文秀书记在面临毕业去向抉择时,回忆着自己曾默背的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将此视为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脱贫攻坚一线,不怕困难,甘于奉献,敢于牺牲。

其实,翻开党的百年历史,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心中的信仰而奋斗终生。一代青年人有一代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观而思之,感慨自己决心不够坚定,惋惜自己曾虚度的光阴年华。

但是,世界的辽阔、人生的路程不止于此,也许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我们能够做的只有默默沉淀、厚积薄发、坚定信仰、勿忘初心。

第4个回答  2022-07-29
战争年代硝烟弥漫,也留存温情。电影《大山的女儿》就在讲述了一个中国人民以德报怨,把日本战争遗孤抚养成人的温暖故事。

  与一般的战争题材电影不同,战争的残酷只是这部片子的背景,而人性的爱与包容才是影片的灵魂。中国姑娘山菊的一生令人动容,她在沦为慰安妇之后,却依然救起一名日本女婴,并用尽心血将其抚养长大。日本遗孤妞妞从小对二胡情有独钟,“母亲”山菊便带她拜师学艺,终于学有所成。

  无论是坠崖沉塘的宗族刑罚,还是面对爱情时的怯懦惶恐,中国妇女的苦难在战争年代显得更为悲切,但小人物又有小人物的信仰与力量。影片中多次提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在战争中都是受害者,所以山菊救了日军遗孤妞妞,柳队长救了日军遗孀秀子。这种大爱,是人性的光辉,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信仰。电影主人公山菊身形瘦小,却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悲怆的一生。年轻时她驮着妞妞回村子,年老时仍然驮起受伤的妞妞进城考试,山间长长的吊桥,见证了她对妞妞的爱,也掂量出平凡的劳动妇女,有如大山般的力量和伟岸。

  电影大部分在贵州山区取景,高山流水给人悲壮之感,而本片最大的震撼莫过于二胡的引入。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让日本遗孤与二胡结缘,不妨理解为在某种程度上中日文化可以同声共振。影片中大量使用二胡曲,与高山流水之景交相辉印,尤其是最后《命运交响曲》的演奏,悲怆而极富感染力,既是泪点,也是亮点。

  主人公山菊的扮演者孙清,作为上影演员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在此次影片中的表现可谓不俗,细腻温婉,柔中带刚。从十七八岁的姑娘到头发花白的老太,将人物悲惨而刚强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妞妞的扮演者,再次触电的二胡演奏家马晓晖,以其精湛的艺术演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

  令人遗憾的是,影片在剧情编排和表现手法上略有欠缺,例如太多的巧合使得故事虚构性较明显,影片结尾有些唐突,情绪酝酿到高潮便戛然而止。但影片所体现的伟大情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依然清晰而深刻。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和平也更应该被珍惜。《大山的女儿》这样一部影片,没有多少商业元素,但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