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的完整资料

如题所述

神舟六号飞船为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搭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绕地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并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7日4:33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降落场。

飞船构成:

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

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扩展资料:

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神舟六号上天也许不再具有轰动效应,但神舟六号飞船载人毕竟与神舟五号飞船载人有着较大的区别,意义和风险程度均大不一样。

据有关航天专家透露,这次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与2003年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行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一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二是由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三是两位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根据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运行特点,在飞船升空之前,有几个方面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如针对“两人”和“多天”,在对航天员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两人之间的磨合和适应训练,如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以及脾气性格上的搭配等等。

神舟五号升空时最后选定由杨利伟担任首飞任务,而他的候补人选有2位。根据航天员选拔有关规定,选拔一人升空时,通过前期严格考核和挑选,飞行前的结果必须由一组三人组成的第一梯队,最后人选只能在这三人中产生。

而现在是两人升空,那就必须由六人三组组成第一梯队,再加上选拔须有备份,届时就将由12个人组成六组梯队,进行强化训练,使得挑选余地更大。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飞行前必须从第一梯队中的六人中最后确定两人,由这两位最优秀的航天员进入太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六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9
神舟六号(Shenzhou 6)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中国第二次成功发射宇航员进入太空的任务。以下是神舟六号的完整:1. 任务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中国时间上午9时16分。2. 载人舱航天员:航天员杨利伟(Yang Liwei)和飞行员费俊龙(Fei Junlong)。3. 总设计师:黄旭华。4. 宇航器类型:神舟系列无人与载人飞船。5. 宇航器总质量:7,840千克。6. 宇航器长度:8.8米。7. 宇航器最大直径:2.8米。8. 气动外形:重新设计以减小飞行阻力,提高飞行性能。9. 航天器座舱:每座舱位配备舒适的宇航员座椅和仪表面板。10. 生命保障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水和食品,以支持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11. 实验设备:神舟六号配备了更多的实验设备,用于开展生物学、医学和物理学实验等。12. 任务时间:航天员在太空中完成了115小时32分钟的任务,其中包括3次在轨操作,进行了多个科学实验。13. 着陆时间:2005年10月17日,中国时间上午7时33分,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某地安全着陆。14. 任务成功:神舟六号的任务被宣布为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上是神舟六号的主要,这次任务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