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明朝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明朝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四期: 明朝的前身—— 西吴时期(1364年-1368年) 建立全国统治——明朝时期(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 江南半壁——南明时期(1644年-1661年8月22日) 最后的余波——明郑时期(1662年-1683年) 由于元朝的统治日益残暴黑暗,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4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史称西吴政权。

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

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大将北伐元朝,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

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

明朝的领土曾囊括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乌地河流域,后改为辽河流域;西达西喇木伦河——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 *** 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成祖时期甚至短暂征服并统治安南。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

明初太祖至宣宗期间,是明朝国内主要最安定繁荣的时期(如永乐盛世及仁宣之治),亦是中国历史其中一个盛世(黄金时代)。

至正统七年,诚孝昭皇后张氏去世,明英宗仅十五岁,宦官王振趁机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

弘治时期是明中期政治作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

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

隆庆年间,开放海禁。

明神宗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

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

至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关外满族作乱,财政恶化的明朝开始走向衰亡。

天启年间,明熹宗事事信赖宦官魏忠贤,加快了明朝腐败的进程。

至崇祯年间,臣子党争激烈,皇帝决策失准,杀袁崇焕,清朝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

又遇连年灾荒,各地爆发民变,叛降数易,官兵疲于奔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1644年4月23日),陕西榆林人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十九日早上,崇祯帝自缢,明朝在全国统治宣告结束,同年清军入关。

之后明朝宗室相继在江南建立明朝 *** ,史称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降清明将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

但台湾郑氏集团继续沿用永历年号,建立明郑 *** ,直到明永历三十七年(1683年)降清明将施琅 *** ,郑氏投降,明朝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祚告终。

明朝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较发达的阶段。

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

但是在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

从明朝末年满清初年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开始与东方平起平坐,并逐渐超越中国。

同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