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如题所述

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派开创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进步》)

山药蛋派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 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流派。代表作有《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

《宋老大进城》等。他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

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

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笔下的

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

朴素、厚实、真实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许多落后人物或“中

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赖大嫂等血肉丰满

的形象。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

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

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

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

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

方色彩。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山药蛋派多次受到左倾思

潮的冲击,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之后,山

西又有一批青年作家自觉地为保持和发展这一流派而努

力。

“山药蛋”派的特色 :首先我们从“山药蛋”派对文学的看法说,他们一脉相承于鲁迅“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观点,拿笔就是为“劝人”(赵树理语),劝人革命,写作有明确的革命目的。他们认为拿笔和拿枪、拿锄头都很重要,同样是为革命工作;彼此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下贵贱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为革命而工作和为革命而写作是一码事,因而,他们不鄙弃或逃避繁琐的行政工作,反而把担负一定的行政工作任务看做熟悉人物,搜集素材,捉炼主题的主要途径。于是,形成“山药蛋”派的作家们一个共同的作风,即走到那里,工作到那里,他们不当客人,总是“生活的主人”。在生活作风上,“山药蛋”派的作家们一直保持着农村基层干部特有的甚至是农民的作风。这反映在作品里,作家那叙述故事的亲切、质朴而又风趣的语调,直使广大农村读者如对兄弟、如对知心的好友,整个身心都被他们吸引住了。

其次,“山药蛋”派的创作方法自然和中国的众多的革命作家一样,也是采用革命的现实主义方法。然而,同是革命的观实主义除了因社会和时代而有差别,也因环境和人而有所不同。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们,在创作方法上采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其特色即在于强调紧紧抓住革命过程中,也即各项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给予迅速及时的反映,帮助问题尽快的解决。这便是赵树理所说的“问题小说”。

第三,他们创作的题材都是农村,但由于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选材角度,显示了他们的特色。他们注重从平凡的人,从平凡的场景中反映时代巨大的变化;对农村中进行的翻天覆地的斗争爱作侧面的描绘。因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他们紧密配合党的路线,政策而辛勤操笔,常常把笔点在普通农民的家庭、爱情纠葛上,点在一般工作和日常的劳动场景的人与人的矛盾冲突上。他们极注意深入一般农民的生活探处发掘其内心深处的活动与变化,通过刻画“人变了”(马烽语)极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深刻地显示了时代巨人前进的步伐。

第四,关于艺术形式的特色。大家普遍承认“山药蛋”派的民族化与大众化。

第五,语言的运用。“山药蛋”派用的语言是山西农民的语言,从而和以其他地区群众语言创作的作家形成迥然不同的语言特点。孙谦同志谈到赵树理的语言时,曾说,他“没用过一句山西的土言土语,但却保持了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他没有用过脏的、下流话和骂人话,但却把那些剥削者,压迫者和旧道德的维护者描绘得维妙维肖,刻画得入骨三分。赵树理的语言极易上口,人人皆懂,诙谐成趣,准确生动。这种语言是纯金,是钻石,闪闪发光,铿锵作响……”。孙谦同志的话,极为准确地概括了赵树理,也概括了“山药蛋派”作家们运用山西群众语言的共同特点: 1.土而不僻。2,通而不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10
山药蛋派
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人称“西李马胡孙”)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代表作家作品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和《锻炼锻炼》、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西戎《赖大嫂》等。

荷花淀派
形成于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1945)。《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时,通过这块园地,团结和培养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带的一批文学青年。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维熙就写出了不少慨慷悲壮的作品,与“荷花淀”派的风格不同。代表作家作品有孙犁的《铁木前传》和《风云初记》、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等。

茶子花派
形成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以周立波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从50年代中期开始,周立波连续创作了一批以湖南农村生活力题材的小说佳作,与此同时或稍后的时间里,湖南出现了几位直接或间接师承于周立波的青年作家。他们不仅在创作思想和文学追求上深受周立波的影响,作品也富有“周立波味”,即富于生活气息和生活情趣,具有强烈的湖南乡土味。这派作家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坚持在民族化基础上进行思想和艺术探索,往往是“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古华语)。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细腻、明丽、含蓄、质朴,生活气息和抒情气氛浓郁,尽有鲜明的地域民俗色彩和富于诗意的美感。代表作家作品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古华的《芙蓉镇》、韩少功的《马桥字典》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13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以孙犁为代表。代表作品孙犁的《荷花淀》。该派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写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家被文学界调侃为“山药蛋派”。原因是这些作家都是山西人,作品都涉及农村生活,再加上他们都喜欢用“土得掉渣”的乡土语言,文学评论家们就用山西最有名的土特产给他们命名。
最初的这种称呼是带有贬义的,因为用土豆入菜很少有叫得响的佳肴。那个年代的评论家们就用这个词意喻这个流派的作家及作品都比较土,难登大雅之堂。但很快,“山药蛋派”的作品就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认可。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马烽的《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山药蛋派”是一个有特点、有成就的重要文学流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