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哪位诗人被称为悯农诗人?

如题所述

唐朝诗人(李绅)被称为悯农诗人。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6

悯农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白话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扩展资料

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灾荒不绝,兵患未除,则皇粮国税永不可免,官员俸禄只是因之衍生成本。生产性环节永远是最最基础的,农业是其中之一。农夫呢?作为种粮食的人,明明是丰年,还被饿死,那么这个王朝肯定有大问题了。

土地不是自己的,耕牛不是自己的,种出来的粮食不是自己的,煌煌盛世大唐,只为达官贵人所有,我等蚁民食不果腹,衣不遮身,不反待何?只杀得贵人们头颅滚滚,黄巢的刀锋利,长安顿时成了一座大大的空城。

我所爱者,这个国家;我所恨者,世道之不公。我缴纳赋税,不为养贪官污吏,不为孝敬皇室,只为备荒、备战、养老育幼。未逢灾年,而腹内饥肠辘辘,家人将被饿死,难道我就该缩着脖子就死吗?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是伸伸头好,说不定前头有一场大富贵。

第2个回答  2022-08-23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江苏无锡人。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祇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