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时间

我在上课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8
(一)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
远古时候,随着人类的进化,语言逐渐产生。语言的产生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交换的第一载体。语言结束了人们仅以动作做为表达交流意图的手段,使人们的思想、经验得以传播,并促进人脑发达。
(二)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发明
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统一了汉字,二者皆为现代汉字和简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字的发明
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为信息的载体之后,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第一次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促进了信息的流动。文字是记录压缩存贮信息的符
号和代码,是人类信息交流的第二载体。文字使口语传递的信息固定下来,储存在文字里,长期保存,逐步积累,并加以系统化形成知识。其伟大意义在于,它完成
了人类文明从以天然物质为载体到以人工符号为载体的飞跃,使人类进入有史文明时代,突破了人类经验总结、保存、传播的时域、地域局限,使人类创造的文明资
源能代代相传、永续利用、优化组合、异地共享,也使人类抽象思维能力实现了由第一信号系统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跨越,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革。
(三)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术及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我国汉朝的蔡伦发明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造纸方法,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并流传至世界各地。东汉末年,我国劳动人民在总结石刻和印章
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拓印法,后在隋朝发展成为雕版印刷。公元1041年至1048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现代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原
理,成为印刷术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类文化传播更加深刻久远。纸是纪录文字的载体,因而也就成为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介质,在交流思想、传播文化、撒播文明等
方面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印刷术的发明结束了单纯靠手抄、雕刻文献的时期,使得知识可以大量储存和流通,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为人类信
息大面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推动着人类文明在更大的范围内加速交流和传播。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成为新教复兴的
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它们与火药和指南针一起被马克思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工业时代。
(四)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和电视的发明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和两个英国工程师库克、怀斯顿几乎同时发明了电报,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离的障碍而达到通信的目的。1877
年,贝尔发明了第一部实用电话,其所采用的电声和声电变换技术成为后来各种各样的电子录音设备的基础。1923年,俄国出生的美国人日瓦金发明了光电摄像
管和电视摄像机,大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话(点对点传送声音信息)、电报(点对点传送文字信息)、传真(点对点传送图文信息)、广播(点对面
传送声音信息)、电视(点对面传送图象信息)逐步取代信件传递成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开始,信息载体是每秒30万公里的电磁波。这是一次信息传递手段的革
命性变革,成千上万倍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使信息瞬间传遍全球。
(五)第五次信息革命: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明
人类社会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开端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开创
了数字计算和数字化这个新时代,而当代的信息革命实质上就是信息数字化的革命。20世纪40年代中叶,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它使劳动工
具从体力的延伸发展到脑力的延伸。电子计算机成为20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由于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和电脑网络技术在
7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些特定技术领域的突破都提高了信息产生、处理和传输的能力。之后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从生产工具到
劳动对象,到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的一系列变革,且通过一个新的工业群——信息产业的产生,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至此,信息革命才快速发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22
答: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8-17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造纸术和印刷术;
电话(1875)、电报(1933)、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1946)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第4个回答  2017-08-17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