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到了,怎样做好两只眼睛防护,杜绝长时间玩手机的方法?

如题所述

1、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

看书写字姿势要坐端正,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的距离,胸部与书桌保持一拳的距离。手指握在笔尖上方一寸,拇指与食指不相交叉,能看到笔尖。

2、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近距离看电脑、看电视、看书或做作业30—40分钟后,远眺(蓝天白云)10分钟,让眼睛负责调焦的肌肉充分放松不会过于疲劳。弹琴会导致近视快速加深,近视的孩子尽量不要选择弹琴,若实在不能放弃,可考虑背谱练习。

3、充足的户外活动

户外的阳光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作用于视网膜上多巴胺受体,能够有效抑制近视出现,每天应坚持户外活动至少1小时,每周10小时,即使阴天下雪天也应该坚持户外活动,间断活动和连续活动1小时抑制近视效果是一样的。

4、尽量减少不良用眼习惯

不要躺在沙发上或床上看书、看电视,不要在强光下或弱光下看书,不要在公交车上看书,不要边走路边看书。要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特别是玩游戏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游戏时间。

5、营造舒适的用眼环境

寒假期间虽然不用每天到学校上课,但是孩子灯下学习的时间依然不少。每晚学习时,为孩子选择一个无辐射、无频闪、无眩光、无噪音的台灯十分必要。

6、充足的睡眠时间

寒假期间家长和孩子的生活作息都会比较混乱,但是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可少。小学生每天应保持10小时以上睡眠,初中生每天应保持9小时以上睡眠。

7、均衡的饮食摄入

多吃含胶原蛋白和叶黄素的食物,如猪皮猪蹄、西兰花和胡萝卜(胡萝卜是脂溶性的,一定得过油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动物肝脏等。不要摄入太多甜食,特别是空腹时不要吃甜食。少吃零食,避免偏食。

8、关注孩子用眼情况按时检查

近视也是有预兆的,一旦孩子出现经常眯眼、歪头、斜眼、皱眉头看东西或眨眼、揉眼等现象时,有可能是患上了近视,当孩子出现视力问题时,家长应陪同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检查,详细了解孩子的眼睛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31
1.合适的环境光线亮度
2.改善近距用眼姿势。近距离用眼时,身体应保持静止状态,坐姿端正,书本放在距眼睛30cm左右的地方。乘车、躺在床上、或伏案歪头阅读等不良习惯都会增加眼的调节负担,增加眼外肌对眼球的压力,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眼球正处于发育阶段,长时间的不良用眼姿势容易引起眼球的发育异常,导致近视眼的形成。应端正看书写字的姿势,看书写字的姿势不端正,时间长容易压迫某一边的眼睛,引发假性近视,写字时,光线最好从左前方照到书本,以避免写字时光线被右手挡住。看电视时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电视的距离大于荧光屏对角线长的5-6倍,且室内应有一定的背景光。
3.缩短近距用眼时间。除病理因素外,大部分学生的视力下降是眼睛调节机能的减退。在不佳的环境光线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应尽量避免。通常,近距离用眼时,隔45~50分钟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应远眺,此外,如感觉眼睛不适,应立即休息。
4.增加户外活动。多一些户外的活动/运动,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眼睛会有更多的远眺时间,还可以帮助放松眼部肌肉/神经,其对视力保护作用不言自明。
5.减少蓝光辐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数码产品的LED屏幕中有高能蓝光 ,蓝光是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可见光,过长时间照射对人眼有害。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要尽量缩短看屏幕的时间,最好在屏幕上贴上防蓝光膜进行防护。
导致近视的原因有多种情况(光线不佳、近距离用眼姿势/时间不适等),万一已经发生了近视,应该尽快分析原因并辨别真假性近视,而不是急着配眼镜,更不该盲目去尝试各种"快速"治疗仪,否则会耽误恢复视力的机会。只有找到并排除近视的诱因,才能真正保护视力。
第2个回答  2020-03-24
假期注意两只眼睛的防护的话,要从3点入手,一是用眼的时间问题,用眼超过20分钟,一定要往6米之外的远处,放松20秒钟,第二用眼距离的问题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用眼距离,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
第3个回答  2020-02-25
杜绝长时间玩手机可以出去旅游,冬天出去滑雪,夏天可以出去游泳,跑步,锻炼身体,实在无聊可以做各种好吃的嘛。
第4个回答  2019-02-10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唯一方法,例如青光眼或糖尿病眼病,确保您及时得到治疗。大多数有视力问题的人每年应该去看一次眼科医生,以确保他们的视力没有改变。

对于我们其他人,AAO推荐以下眼科检查时间表:

40:基线眼科检查从40岁到55岁:每2到4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年龄55至64岁:每1至3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65岁及以上:每年一次眼科检查

在考试期间,您的医生将记录您的家族病史并检查您的学生,中心视力,色觉和眼压。他或她也会使用特殊的眼药水扩张或扩大您的瞳孔,以便看到您的眼睛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损伤。
相似回答